部编版七上全册古诗词赏析
资料内容:【原文】【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一、《观沧海》曹操
【原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
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主题思想】
《观沧海》描摹了大海气吞山河、笼涵宇宙的雄伟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愿望。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
【原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
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背景】
大炮打蚊子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主题思想】
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被贬谪的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留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代运营方案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主题思想】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原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主题思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图,真切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低落,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悲苦愁楚之情。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原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背景】
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原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胜而衰。
【主题思想】
通过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概,以及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天净沙秋思翻译【原诗】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
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主题思想】
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原诗】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人比黄花瘦的黄花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
九、《秋词》刘禹锡
【原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背景】
后宫职位表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