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兹华斯《孤独的割麦女》
一颗纯净的心灵在歌唱
赵鑫(忻州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本0803班)
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注意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也是“湖畔诗人”的领袖人物。文章结合华兹华斯的创作风格浅析了他的代表作——《孤独的割麦女》
威廉·华兹华斯不仅是湖畔诗人的领袖人物,也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巅峰诗人。他的文笔清新流畅,直白朴素,充满活力。他的作品的题材多为真实的自然风光,恬美的田园景,怡然的乡村生活,这使得作品中满是灵动之美,与略微呆板的古典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不仅开创了现代诗歌,而且改变可英国诗歌的模式。他提出用直白朴素的语言作诗和返璞自然。他把诗歌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是大自然的聆听者和倾诉者,是普通人民生活欢乐与悲伤的记录者。
《孤独的割麦女》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一普通人民生活的事情和情景为创作背景,清新流畅地将强烈的自然情感流露。无韵白体诗的格律给了它自然的乐音,短小而精致。诗歌共分为四节,
以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优美的歌声贯穿全诗。当读完诗歌上后,感觉更像是一颗纯净的心灵在歌唱,歌声传出万里,回荡峡谷,触动心弦,回味无穷。
第一节着重描述了一位孤独的年轻姑娘边割麦边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曲。从诗的语言上来看,诗人首先在首句使用Behold(触动心弦看那)来引起读者的注意,祈使句的效果直接把读者带到了一幅生动的画圈里,辽阔的苏格兰高原上貌美的姑娘在辛勤的割麦。其实这幅画卷直接让我联想到了陕北高原上头裹白毛巾,热情的耕作,激昂的吼着信天游。陕北高原苏格兰高原其实除了地域上不同之外,并无二处,只是画卷上的吼着信天游的老汉变成了唱着动听歌曲的年轻姑娘。可能陕北老汉歌唱更多的是为乏味的耕作生活平添几分乐趣,而此时的苏格兰姑娘则是更多的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和悲伤。人物的不同使得读者的心里产生的触动就会大不相同。诗人接着在短短的八行诗句里使用了四个同义的单词和短语:single ,solitary, by herself,alone,用以渲染割麦女的孤独惆怅和生活的不易。这首诗就像是诗人用单反相机的镜头将动与静定格在了一起。辽阔的高原和深邃的峡谷的静与边割麦边歌唱的少女的动自然和谐的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给读者呈现了以种独特清新的美。诗人将辽阔苍茫的自然,勤劳朴实又充满活力的少女以及凄婉动听的歌声三者完美的统一了起来。我想不仅是诗人而且所有的读者都陶醉在少女的歌声中了。
第二节则采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重点突出了割麦女歌声的优美动听。从诗的语言上看,本节的第一句一个否定词(No,一个强调词在(did)第五句的never,都在语气上加强了少女歌声胜过夜莺鸣叫的优美动听。从诗的意象上来看,诗人在本节提到了夜莺和杜鹃这两种鸟。在西方文化上,它们都是吉祥鸟的代表。夜莺象征着希望和快乐。它的啼叫能够把梦幻和现实,短暂和永恒,痛苦和欢乐连在一起。在诗歌里,少女的歌声已经胜过夜莺的动听,可以让远在阿拉伯沙漠的马帮疲惫顿消。而杜鹃则是春天的宠儿,代表着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爱恋和呼唤,期盼春回大地,万物重生,春暖花开的美好家园。诗人同样用杜鹃来衬托少女的歌声,可以在遥远的赫布里岛打破无际大海的寂静。其实少女的歌声本没有如此之效,或许因为她的歌声和鸟鸣一同属于自然之音,天籁之音,纯净优美。作者在此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第三节诗人首先使用一问一答,使得读者正在思考答案之时,只能停下来随着作者的表述联想。或许是昨日不幸的往事,亦或是今日的百姓生活,又或是即将降临的未知事情。在这里我们也印证了把少女歌声与夜莺鸣叫作比,的确是过去与现在,痛苦与欢乐,短暂与永恒的融合。本节最后两句位置颠倒,诗人借此表现歌声流露出的强烈的情感。
第四节从诗的语言上看,Whatever the theme 显然省略了is,来保持诗歌格调上的统一。第五句 motionless and still 其实意义也差不多,两者叠加使用加重表现诗人聆听少女歌声之专注,之投入。The music in my heart I bore,这里的“bore”意为“钻”,用中文直译过来就是音乐钻到了我的心里,可见少女歌声对诗人触动之深。
整首诗都透露着孤独的感觉,感觉一颗孤独而又非常纯净的心灵在歌唱。其实我想孤独女应该就是是人的化身,也许在作这首诗时,正值他失落孤独,所以借以割麦女把他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诗人的失落情感在清新自然的苏格兰高原宣泄而来。总之这首诗用朴实平淡的语言和恬美的自然景揭露了诗人想远离喧嚣返朴自然的真实想法。
参考文献:
1: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
2:穆丹丹:华兹华斯《孤独的刈麦女》赏析
3:谭敏娜: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他的《孤独的刈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