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羁旅思乡诗歌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二、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
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
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
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望月怀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鸿雁传书”,如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折柳送别”,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杜鹃啼血”,如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解题技巧方法
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答题技巧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思乡诗有哪些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E.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答案】A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D项,产生“天上坐”的错觉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
2.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答案】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诗人“愁”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可根据诗句中的“老年花似雾中看”“直北是长安”“云白山青万余里”概括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等原因。
【名师点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刘长卿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谪官”表明诗人的身份,“却归故村”表明了诗人被贬后所做之事,“帐然”一词体现了诗人的心情。
B.首联前句用“依然“点明了万事没有变化,后句则说不管岁月怎样,从语意关系上来看,后句其实可放在开头。
C.预联写出了诗人的朋友、同僚本来就相当少,现在又难以相逢,说明诗人注重相聚,更增添了自己孤独寂寞之情。
D.“唯余旧山路”中表面上是写诗人国家的路途只有曾经走过的那条山路,但实则暗示了诗人今后命运的艰难。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诗人的朋
友、同僚本来就相当少”理解错误,“相逢少”与“不见多”都是写朋友、同僚相聚艰难,突出孤独之感。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4.请赏析“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一句的抒情艺术。
【答案】“邑人怜白发”直抒胸臆,点明诗人生出白发,从而体现出对年老的感慨嗟叹。以及对生命的调怅茫然。“庭树长新柯”一句是写景,描绘了院中的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干。呈现出一派生机。这里用新枝的欣欣生新与人的黯然衰鬓相对照,以乐景衬哀情.使垂重老者更显憔悴不堪。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因被贬所遭到的打击之重,表露出哀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是“请赏析‘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一句的抒
情艺术。”题干要求很明确,从抒情艺术的角度进行赏析,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答题时从这两个角度入手指出手法,并分析表达效果。这一联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邑人怜白发”写诗人生出白发,一个“怜”字直接体现出对年老的感慨嗟叹,以及对生命的调怅茫然。“庭树长新柯”是写景,描绘了院中的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叶,呈现出一派生机。这句和前一句形成对照,用新枝和人的年老对照,是乐景衬哀情,表达诗人被贬后的哀怨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日途中
李 廓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勋业,揽辔慨然,而未肯屑就,遂困场屋(科举考试)中。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主要是前三联写景,尾联“归故里”三字点明概括,表明是夏日归途所见之景。
B.作者在诗中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热风扑面,蝉声鸣噪,作者以景衬情,很自然地引出了尾联的抒情。
C.尾联直抒胸臆,全诗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诗句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作者情感。
D.诗人将说明、描写、抒情、叙事相结合,交替使用几种表达方式,给读者呈现了形象的画面。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不是“说明”的表达方式,应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