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世界》解说词  第一集
    旁白: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1800年前,东汉王朝步入末路,天下纷争雄割据,曹魏、蜀汉和东吴鼎足而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分天下终归一统,至此历时60年的三国时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任由越来越厚重的岁月尘埃遮蔽、掩盖。
  片头曲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汉道浮云季
风云四海升
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第一集  大江东去意未销
      1700年前,在渭河之滨 五丈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在这里对峙已经上百天了,连年征战的辛劳让诸葛亮不堪重负,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小说《三国演义》这
样描述:
      诸葛亮仰天长叹,我再也无力临阵讨敌了。
      夜幕降临,一颗赤的将星光芒有角划过天际,坠于蜀营内隐隐有声。
      大理村是五丈原东侧的一个小山村,达喜全是这个村子里的木匠。15岁那年,他听村里老人们讲,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无论多么崎岖的山路,木牛流马都能如履平地,倍感新鲜的达喜全突发奇想,他也要造一个木牛流马。
达喜全文化程度不高,一开始只能听评书、看小说,最后非常吃力的阅读起史籍《三国志》中有关木牛流马的描述。
      三十多年后,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成功的研制出仅靠杠杆驱动的木牛流马。
    达喜全  木匠  陕西眉县
    他怎么能把这做出来,能给这十几万大军把粮食运出来。这是它很神奇,值得去研究、去想象的一个事情。
    今年以80高龄的陈翔华曾经担任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主编。从1962年开始,他耗费25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诸葛亮形象史研究》。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缪钺曾说过,陈翔华积25年之功力,写成此30万言之专著,也许有人觉得这未免太笨了,但我愿意以这种“笨”的治学精神,推荐于有远志的青年学人。
    陈翔华    原主编    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
    大家都知道,一个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大家人人都知道,实际上这两个故事都不是诸葛亮,诸葛亮都没有借箭过,也没有在唱这个空城计。
    山西解(hai)州  关羽出生地
    农历四月初八,山西解(hai)州一年一度的关帝庙古庙会在滂沱大雨中如期举行。人们簇拥着三尊明清时代的关帝圣像巡游在解州城的大街小巷。据说解州关帝庙古庙会发端于北宋徽宗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王山(50岁) 周至县铁匠  打造了一把青龙偃月刀
    关羽:勇冠三军万人之敌。
    这是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是他使用什么兵器却无人知晓。
    《三国志》只是说他:
    策马刺良于万众中斩其首还。
    大刀用于战阵之上,有史籍记载的不早于唐宋时期,但是所有关帝庙里,都有一把青龙偃月刀。
    王山    铁匠    陕西周至县
    因为关老爷这是武圣,人说只有关老爷才能配得上拿这把青龙偃月刀。
    沈伯俊、谭良啸这二位学者,一生都在从事三国文化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研究由沉寂走向复苏,他们认为编纂一部与学术研究相适应的工具书是当务之急。
    1989年由二人合编的《三国演义大辞典》出版。
      沈伯俊    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三国演义大辞典》涉及多方面的历史知识,比如职官、地理、天文、兵器、典故等等,所以针对广大的研究者和读者的需要,我和谭良啸先生我们决定一起来编这么一部《三国演义大辞典》。
    横山光辉在日本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漫画家, 从1971年开始,37岁的横山光辉以《三国志》为题创作的漫画,在《希望之友》等杂志连续刊载,长达15年之久。他的漫画在日本掀起三国热潮,仅单行本发行就达5000多万册。几乎平均每个日本家庭都有一套,直到今天,漫画《三国志》文库版和再版新书还在发行,并且依然畅销。
      另一个对青少年影响极大的三国作品,是由日本光荣株式会社研发的《三国志》系列游戏,这套游戏最早发行于1985年,产品一经上市就引发轰动,成为青少年追逐的目标,到2016年这款三国游戏已经发行了13个版本,仍然受到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玩家在内的热切追捧。
      这是明朝嘉靖年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这部书正文第一页有这样一段文字: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平阳侯指的是曾经出任平阳侯相的陈寿,就是史书《三国志》的作者。那么罗本是谁呢?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对于他的身世以及他的创作经历,今天的人们并不是十分确切的了解。研究者只是从他创作过杂剧和小说的经历,来推测他应该是被称作书会先生的职业文人。那时期通俗文艺作家的地位不高,就如同这幅明代壁画所表现的,只是浪迹江湖的下九流中的一员。而罗贯中的籍贯则一直是个谜,直到今天山东东平人和山西太原人的两种主要观点仍然相持不下。
      沈伯俊    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尽管罗贯中只是当时的一个下层文人,平生遭际是不顺的,他没有进入官场,但是他在艺术上的创造、他的成就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了同时诸多名公巨卿、风云之士。一部《三国演义》就使他享有不朽的声名,完全有资格进入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不朽作家的行列。
      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实证科学的长足进步,学界对三国历史或者三国文化的研究早已超出仅对历史典籍进行考证的传统领域,并且取得了惊人的学术成果。
      2013年,权威国际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刊登了一篇论文引发世人关注。论文内容是关于曹操家族遗传基因DNA研究的最新成果,主持这项研究课题的是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韩昇和人类学教授李辉。
      韩昇      教授      复旦大学历史系
全国有多少曹姓,一调查七百七十万,我们重点查曹氏族谱,传下来一百一十多份,全查。看他这个到底曹姓怎么来的,有哪些是曹操的后人,它今天的分布情况怎么样?
      李辉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
      我们后来到8家,实际上到了9家,家谱里面记载,或者有其他的文字证据,记载他们是曹操后代的这个家族。结果一测发现有七家是一样的,而且他们做出来的代表着家族标记的这个Y染体类型,叫O2*F1462类型,在普通的汉族里面是很罕见的。
      DNA检测的比对样本十分关键,也就是说主人公曹操的DNA从哪里提取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安徽亳州发掘的曹氏宗族墓中,出土了两颗牙齿,据考证是曹操的叔祖
父曹鼎的牙齿。课题组对这颗牙齿也进行了DNA检测,它也同样具有那种罕见的染体。这样一来,百分之百的证明,曹操的Y染体类型就是这种类型。
      韩昇      教授    复旦大学历史系
      做曹操是一只麻雀,我们只是解剖一只麻雀,我们要打通的是用遗传生物学研究历史,要打通这条路。这些路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这些年一直在积极推进的就是建立中国古民族各个民族的基因,我们要把它全部建立起来,我们要根据这么大的宏大的研究里面,我们要展示出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是怎么大融合,是怎么形成的。
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他描述的是一幅瞽书艺人为村民说书的场景。
      早在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在他的随笔集《东坡志林》里讲了一个跟说书有关的故事,他说城里人家但凡有小孩儿淘气无暇管教,便给些钱让他去听书。孩子们听到刘备战败就郁郁不乐,还有哭鼻子的,而听到曹操战败就一齐大声叫好。
      虞云国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平阳侯      那就是说三分,说三分就是说三国分立,也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叫做霍四究,这就说明在北宋的瓦子勾栏里面,《三国志》的故事已经成为讲史的热门话题,成为一个招牌性的节目。
      上世纪80年代,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在广播电台演播的评书《三国演义》轰动一时,那也是三国的一个高潮,每到中午十二点半长书连播时间,各个城市万人空巷,可以说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他播的《三国演义》。
      地处雁北的山西定襄,流传着一种古老的社火表演,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村民顶盔贯甲,手持兵刃,将1000多年前的战争重现在人们面前。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大马社火就盛行于雁北地区,他们最常表演的剧目是
三国时期的官渡大战。
      小说《三国演义》成书400多年后,随着京剧的诞生,1000多年前的三国故事开启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在梨园行有句俗语:“唐三千,宋八百 数不尽的三列国”,意思是戏曲舞台上演绎的故事以三国戏为最多。这时候高台上的生旦净末丑将一个个三国人物和他们的忠肝义胆、奸诈仁厚、义薄云天,刻画的惟妙惟肖,深入人心。三国故事由此进入了一个流传最为广泛的时期。
      这张唱片是京剧《甘露寺》当中乔玄的经典唱段,演唱者是著名的京剧演员马连良,1930年这张唱片刚一上市发行,就大获戏迷们的好评。可是很快有人向马连良指出,唱句“他有个二弟寿亭侯”是错的。寿亭侯的前面少了一个“汉”字,应该唱作“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马连良向行家请教后,立即要求唱片公司销毁片模,并且将尚未售出的唱片全部买回来,由他亲手划下了这道深深的印痕。
有人对此非常惋惜,马连良却说:
      “虽然只是一字只差,若是以讹传讹,岂不贻害后人?”
      石麟      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说汉-寿亭侯这样断是不对的,他不是汉代的寿亭侯,不是这个意思,汉寿是个地名,亭侯不是爵位很高的侯,亭就是比县还小的一级单位,汉寿这个亭的这个地方的一个侯,侯爵。
      其实这一字之差并不是马连良的错,现在流行的《三国演义》大多是经过清人毛宗岗父子批注校改的版本。在毛宗岗之前的版本当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官渡之战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立了大功,曹操封他汉寿亭侯并授以官印,但是关羽拒不接受,于是曹操在寿亭侯前加了个汉字,关羽笑着说“丞相知吾意也”,这才欣然拜领。相信这样的描写是作者罗贯中的煞费苦心,他为了突出关羽“降汉不降曹”的忠义之情,抓住这个汉字大作文章,一个汉字的增减,使得关羽的品格顿时高大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