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途径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培训;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施成功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升在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笔者认为,促进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必须通过以下途径。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 定期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也得不到有效的培训,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如,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学习、探讨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培训等。
2. 改变以往评价教师的机制,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及时改革教师评价机制,让教师专业化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众所周知,今天基础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教师评价机制有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一个周期性
、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机制,使教师评价机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而不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一个良好的、能促进教师良性发展的评价机制是农村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二、学校应该努力为教师营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成长的氛围,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校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教研组按照新课标的内容设立学习模块,搜集相关的文章,组织教师学习交流,探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方法;学校组织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报告会,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参加新课程教学座谈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新课程教学培训,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实践对教师来说是获得与奉献的统一。教师首先要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高度职业责任感的人。无论是对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还是课程实施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意识,实际上都是对社会、对事业、对他人的道德规范的具体化。树立“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理念,要求教师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借
助新一轮课改实施的契机,为自身的发展寻求最大的空间。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要他们自主更新观念、自觉走进新课程是很难的,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创设条件,广泛开展与新课程有关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
三、教师通过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把某种知识或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简单过程,而是将理论的一般性原则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中积极参与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促进专业化成长。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是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1. 保证自我反思经常化、系统化。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没有对自我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就没有专业化成长。为此,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在固定的时间使反思制度化。通过反思、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2. 运用叙事研究,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对话。从教师个体来看,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教师研究和审视自己。教育的叙事研究就是让教师叙述自己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教育事件,比较详细地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回顾、分析和评价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实践中注重对“个案”的剖析与思考。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使教师在叙述教育故事的过程中审视自己,在反思某个具体教育事件的同时发现自己内隐的教育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更加清楚地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进而为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