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2.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需要营养;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
 
石笋不是生物。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第一幅图,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幅图,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三幅图,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4.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生物的共同特点:
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2.需要营养;
3.会生长变化;
4.会繁殖;
5.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16.动物的庇护所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非生物。
2.如果到校外寻访小动物的家,一定要有大人陪同,注意安全。
3.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家。
环境变化     
第一幅图,松鼠在树木主干的松软处挖一个洞,主要用来储存食物、躲避天敌、遮挡风雨。
第二幅图,燕子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将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黏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
第三幅图,黄鳝常在稻田、小溪、池塘等处的淤泥里自己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石洞中穴居和冬眠。
第四幅图,蜜蜂会用蜂蜡筑造成六角形的巢房,然后拼合成蜂巢,以便蜂王产卵、储存蜂蜜、养育幼虫等。
4.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这些非生物。
5.蚂蚁和蚯蚓同样是在土里生活,燕子和麻雀都生活在自己的巢里,但是蚂蚁生活的土和蚯蚓生活的土不一样,燕子的巢和麻雀的巢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虽然蚂蚁和蚯蚓同样生活在土里,燕子和麻雀同样生活在自己的窝里,但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家的要求也不一样。
6.动物们为什么会把家建在这些地方?他们会一直住在家里吗?
动物们之所以把家建在这些地方,是因为这些地方有适合动物们生存的环境条件,比如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有充足的食物,有利于躲避天敌等等。
动物们不会一直住在家里,他们总是忙忙碌碌,会出去寻食物,寻配偶,寻安家的材料,季节变化时有些动物还会迁徙到别的地方。
7.鸟儿的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鸟儿的家一般安在屋檐下、庭院树木的枝头上、大树的树杈间等隐蔽的地方,这些地方比较安全。
鸟儿的家一般用枝条、草茎以及毛、羽等材料搭建。
鸟儿的家都比较舒适,适合鸟儿自己的需要以及鸟儿生活的特点。
8.鸟儿的家的种类和特征
     
第一幅图是用树枝搭建的支架巢(如喜鹊的巢);
第二幅图是用羽毛、苔藓或海藻等混合唾液胶结而成的杯状巢(如金丝燕的巢);
第三幅图是用草茎、纤维在树杈或树枝上编织成的吊巢(如织布鸟的巢);
第四幅图是用芦苇和水草在水面上搭成的浮巢(如  的巢)。
9.假如给鸟儿安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需要考虑鸟巢的材料、尺寸,安放鸟巢的位置、时间,鸟巢的清洁,如何吸引鸟儿入住等因素。
17.环境变化以后
1.非生物包括阳光、水、温度、土壤、白云等等。
2.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3.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以卵或幼虫过冬,如蚕卵、蚊子的幼虫等;
储存食物过冬,如松鼠、老鼠、星鸦等;
改变体、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
冬眠过冬,如青蛙、蛇等;
迁徙到南方过冬,如大雁等;
夏眠过夏,如蝾螈、青蛙等;
迁徙度过旱季,如角马等。
4.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落叶过冬,如杨树、柳树等;
树干储存水分度过旱季,如猴面包树等。
5.灾害性事件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灾害性事件
对动植物的影响
旱灾
使得生物缺水、脱水、生病甚至死亡。
雪灾
使得气温极低,冻伤或冻死动植物,动物刨开雪层食物时容易受伤或不到食物而饿死。
土壤沙化
使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植物的种子被风吹走、幼苗连根拔起、禾苗被吹干,草场退化,动物缺少水分和食物被迫迁徙甚至死亡。
森林火灾
烧毁林木,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还会破坏土壤,更加不利于生物生活。
海水倒灌
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荒芜,植物无法生长,还会加剧水污染,影响人类生活。
火山喷发
影响周围环境,导致气温下降,火山灰影响生物呼吸,产生的酸雨造成危害,导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
6.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当生物无法适应这些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就是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7.对恐龙灭绝和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分析
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扩散至整个大气层,导致地球持续数月处于黑暗状态,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灭绝。生物史上的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大约2万年前,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由于栖息地缩小,草场植物减少,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量锐减,最后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