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1环境污染的分类:按环境污染的性质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污染物的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污染物废水污染物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方式分为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
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2、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特点:具有环境残留持久性具有环境迁移性和循环性
具有环境生物浓缩性具有环境可转化性
3、化学污染物的转化结果:被完全矿化丧失或降低毒性活化或加强毒性改变毒性谱生成更为复杂庞大的物质
4、污染源按人类社会活动的功能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5、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排放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排放工业三废
6、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7、污染物存在的形态: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包括价态化合态结构态络合态
按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分为单质化合态
按污染物的物理现状和结构分为固体流体(气体和液体)射线等形态;
按污染物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分为离子态代换态胶体有机结合态难溶态
8、生物浓缩系数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饲养法野外调查法动力学方法
9、生物测试的方式: 根据生物测试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期中期长期
                    根据试验溶液或试验气体给予方式分静止式流动式
                    根据生物测试中所用测试生物的物种分单物种多物种模拟生态系统
                    根据生物测试中所用测试生物效应性质分 毒性试验积累试验
行为试验三致试验DNA损伤试验
根据测试的目的有多种分法
10表示毒性的常用参数: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最大无作用剂量每日容许摄入量最高容许浓度最小有作用剂量毒作用带半数效应浓度半数抑制浓度
11、水环境污染可生物行为:回避行为捕食行为警惕行为
12、生物联合作用的类型: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
13、有机污染物通过叶片进入植物体一般有三个途径:通过吸附渗透作用进入随大气颗粒沉降累积于叶片表面后进入植物体通过气孔从周围大气介质吸收污染物
14、全球性污染条件生物应对的环境特点:①全新的“人造”环境②化学物质种类多,多重污染物共同作用时生物适应受到很大的挑战③毒害大,选择作用强④成为重要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
15、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反应:形态结构上的适应性反应生理上的适应性反应遗传上的适应反应
16、生物对污染选择的响应取决于选择作用的强度和生物本身的特点
17、死亡率大于或等80%协同作用,小于或等于30%拮抗作用,在两者之间为相加作用
18、生物入侵的途径:人类的有意引进人类的无意引进
19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因素: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实验室差异

名词解释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主导因子:受损环境中,环境因子的变化是互动的,影响是综合的,但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它们的作用程度是差异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滞后效应: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引起的后果并不是伴随着成因的出现立刻表现出来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充分展示出来,这就是滞后效应。
适应组合: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适应受损环境时往往涉及多个生理过程的综合调整、乃至形态结构和功能协同发展变化,这就是适应组合。
行为毒性:指异种污染物或其它因素(如温度、光照、辐射)使得动物一种行为超过正常变化的范围。
生长指示器:是反映生物机体能量获取利用和代谢的综合指标。
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的总称。
优先污染物: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亦称优先控制污染物。
氧垂曲线:在河流收到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水体的溶解氧发生变化。从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可绘制一条溶解氧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为氧垂曲线。
生物浓缩: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品质,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
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应用因子(AF):它表示一种化学物质的慢性试验浓度的阈值除以其急性毒性试验的LC50浓度值。即AF=MATC/LC50
DNA-加合物:是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的亲电活性产物与DNA链特异位点上的共价结合物。
毒效应:化学物引起生物体损害的总称。
环境激素:指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繁殖障碍、诱发人类重大疾病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物质,也叫做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全球变化:指在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环境系统发生了异常变化,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变迁。
前适应:生物在没有接受污染以前具有的性状特征在污染环境中也是适应的这种现象。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生物的隔离:是生物将污染物运输到体内特定部位,以多种方式被结合、固定下来,使污染物不能达到生物体内的敏感位点(靶细胞、靶组织或活性靶分子),以至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很小或没有毒性影响的作用,这是生物产生抗性和适应性的又以途径,也可称为生物的屏蔽作用。
生物控制:是指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种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的一种机制。
转基因生物:也叫遗传改性生物或遗传工程生物,指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的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生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生物及其后代。
毒作用带:是一种根据毒性和毒性作用特点综合评价外来化合物危险性的指标。
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动物生命周期的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接触受试生物的毒性实验。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①野外调查和实验,是通过对各种环境因子的测定、调查和研究来探索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②实验室实验,是通过室内的手段和方法来模拟真实污染
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过程。③取样法④比较法⑤模拟研究,根据经验经验公式或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得到抽样的概括性总结,而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⒉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①与生态学学科的关系: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生物学是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但其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从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层次上两者是 不同的。②与毒理学学科的关系:毒理学是研究外来化合物对生物体毒性作用的一门学科。环境生物学在毒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对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机理、影响其毒性的各种因素和控制规律等众多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⒊生物入侵的危害
①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②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危机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③生态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④外来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⒋转基因植物的环境环境行为
转基因植物是拥有来自其它物种基因的植物。⑴转基因植物自身的变化:转入基因的表达会对植物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新陈代谢、组成成分、遗传、金华等方面⑵转基因植物的适应性和对物种进化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的影响还取决于导入外源基因对作物在环境中适应性的改变⑶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①转基因植物对临近植物物种的影响②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及动物区系组成及数量的影响③转基因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⒌转基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⑴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提出“实质等同性原则”即通过生物技术产生的食品及食品成分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品是否具有同等性。⑵基因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基因工程药物在正式上市前要经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临床前动物实验、临床Ⅰ、Ⅱ期的人体观察实验、试生产Ⅲ期临床、正式生产7个阶段⑶移植器官的排斥:异种器官移植是目前解决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器官短缺的有效途径。
⒍转基因对落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⑴转基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⑵转基因对生态功能的影响⑶转基因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⒎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①干扰正常的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②生物膜损伤③干扰细胞内钙稳态④干扰细胞能量的合成⑤脂质过氧化与自由基⑥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
⒏污染物对蛋白质的影响
⑴导致蛋白质的化学损伤:①细胞膜结构及通透性的改变②引起各亚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③影响酶的催化功能;进而引起代谢异常及能量供应障碍④导致遗传毒性⑤引起机体特殊的免疫反应⑥引起机体繁殖功能的障碍。⑵诱导生物机体内一些功能蛋白的产生。
⒐污染物对DNA的影响
DNA可以收到不同途径的损伤②外源性化合物其代谢产物能引起DNA的损伤③DNA加合物的形成是产生DNA损伤最早期的作用,随后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DNA结构的改变。④DNA
合物作为一项生物指标来评价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遗传毒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⑤DNA损伤的修复是生物保持遗传机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⒑污染物对植物新陈代谢的影响
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污染物影响光合作用,使植物转化太阳能的能力降低高能化合物的合成减少,影响其他很多的生理代谢。⑵对水分代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损害叶片,降低蒸腾作用、改变细胞膜透性等⑶对植物营养吸收的影响: 多样性改变土壤的PH值,降低植物对营养吸收的平衡性和有效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且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无机营养的可利用性;污染物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重金属通过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影响植物对某些元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