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气候
1、天气
天气指的是短期内(通常指一昼夜)的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湿度等)和气象现象(比如云、雾、雨、雪等)在一定地域内综合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
2、气候
气候指某一个地区或地点内多年的天气状况。(张光业、苏文才编著的《气候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气候、天气的关系
气候和天气都是表示大气物理状况的指标,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指的是多年的天气状况。
二、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一)我国气候的变化过程
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我国的气候有冷暖干湿的波动变化。关于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分期,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划分为9个时期。如果从距今1万年前算起,我国的气候变迁大致可分10个时期:
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
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
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但气候也有所波动。
分为3个时期:
(1)距今8000年至5000年间,我国气候较为温暖。在我国各地都能到证据。
一带分布有大量的竹林,但现在陕西境内只有沿秦岭北麓还有少量的竹林分布,陕西境内已没有竹鼠了。貉则喜欢生活于河湖之中。这些动物遗骸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西安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B.上海一带:上海菘泽、亭林、唯亭遗址的孢粉分析,证明距今5460±110年上海一带植被是青岗栎、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落叶混交林,气候大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中南部的气候,由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出2-3℃,气候比现在温暖。
(2)距今5000年至4500年间,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时期,气候有短暂的降温过程。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共9个文化层,第五、六层的动物种类最少,一共只有5种,没有发现喜暖动物,推测可能是气候变冷造成的。
通过对北京地区、辽宁南部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气候的研究,也证明距今5000年前后我国确实存在一个温相对较冷的低温期。环境变化
(3)距今4500年至3000年间,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至殷墟时代,我国的气候又转温暖。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文化层第四层,时代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500年至4000年),
动物种类增加到9种,其中喜暖动物2种(水鹿、轴鹿),这2种动物现在分布于南方;1种喜冷动物,其余则为适应性较强的动物,显示龙山文化期比屈家岭文化期的气温有所上升。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文化层的二三层,时代相当于先商和早商时代,动物种类增加到12种,喜暖动物增加到3种,占动物总数的25%,显示气候较龙山文化时期更为温暖。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有动物遗骸,说明当时的动物有獐、竹鼠、水牛、象、貘mò,现在的水牛分布于淮河以南,象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森林中,亚洲貘则分布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的沼泽森林中。
甲骨文记载在武丁时代打猎捕获象。说明在殷商时代我国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
3、西周寒冷期
周孝王年间某冬天“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说明公元前10世纪时我国气候较为寒冷。
河南省淅川县下王岗第一文化层,时代相当于西周时期,地层中动物的数量减少,动物中没有喜暖动物,大多是适应性较强、分布面较广的种类,说明西周时期气温有所下降。
4、春秋至公元前1世纪,气候温暖期
《春秋》:鲁桓公14年(前689)、成公元年(前590)、襄公28年(前545)鲁国的冰房冬天得不到冰。公元前581年和公元前4至3世纪华北冬小麦的收获期在5月。比现在提前10-20天,气候要比现在温暖。
《孟子·告子上》:当时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荀子·富国篇》:一年可生产两季农作物。
荀子生于河南南部,但大半时间生活在山东一带,他所记载的农业生产情况也应该不超过这个区域,现在淮河北部还习惯于两年轮作三季作物,因季节短不能一年种植两季。
《史记·货殖列传》:当时“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从目前的植物分布来看,至汉武帝时期,植物的分布比现在更偏北。《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说明到公元前1世纪时气候还较为温暖。
5、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气候寒冷
公元前1世纪我国的气候开始转冷
《汜(sì)胜之书》:当时西安、洛阳一带9月出现了霜冻,并记载有防御霜冻办法。而目前西安、洛阳一带初霜日期平均在11月,当时的初霜期比现在提前了2个月。
当时冬小麦播种在9月上旬。现在一般在9月下旬,当时小麦的播种时间比现在早了近20天。这些物候的古今差异说明当时气候要比现在寒冷。
《资治通鉴》卷95:自晋成帝咸宁2年(366)开始,渤海湾自昌黎至营口连续三年冰冻,冰上可以往来车马及三、四千人的军队。估计当时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4世纪时气候持续寒冷。
《齐民要术》卷4:石榴十月须“以蒲藁裹而缠之,不裹则冻死也”。现在河南、山东等地的石榴树可在室外生长,冬天不需要裹蒲藁防冻,说明6世纪河南、山东一带气候比现在寒冷。
6、7至10世纪,我国气候转温暖
7世纪气候温暖: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总章二年(669)、仪凤三年(678)年国都长安无冰无雪。
说明当时气候较为温暖。
8世纪气候温暖:
唐玄宗(712-756)长安皇宫和南郊的曲江池种有梅花,玄宗的妃子江采苹就是因为她所居住的地方种满梅花而称为梅妃。
9世纪气候温暖:唐武宗(841-846)曾经将皇宫中桔树所结桔子赏给大臣每人3个。
柑桔能抵抗-8℃最低温,梅花能抵抗-14℃的最低温,现在西安每年的绝对最低温度都在-8℃以下,有时降到-14℃以下,梅花已难以生长,更不用说柑橘了。说明8世纪、9世纪时气候比现在温暖。这种温暖的气候大致持续到10世纪中叶。
7、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气候又转寒冷
10世纪下半叶气候转寒冷。
12世纪气候更为寒冷。
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洞庭湖附近的柑橘全部被冻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