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十五月亮圆的词语
好词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淡月笼纱,月上柳梢, 阴晴圆缺 ,月朦胧 ,月撩人 ,月朗星稀 ,一轮新月 ,月光如洗 ,皓月当空, 众星捧月, 明月入怀 ,流星赶月 ,九天揽月, 皓月千里 ,风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将, 闭月羞花,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
好句
1、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2、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3、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4、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5、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1、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2、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3、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4、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5、月亮大得像一把伞,覆盖了天空;圆得像一个月饼;白的想无暇的玉石。
6、月亮的素雅和皎洁,淡泊与宽容,感动着我的灵魂,牵动了人类心底柔软的深处。
7、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8、天空中月儿独占鳌头,月光照进了曾经的寝室,不知这时还有谁在遥远的地方和我一样坐在窗台仰望着未曾改变的夜空。
9、月素,人无助,泪相思,与谁述,遥望海角天涯处,幽池鸳鸯宿。
10、月如钩,挂人心弦。月如盘,照亮人间。月虽圆,却潕人知,月万变,智者相识。月
勾情,引人思乡,月如画,浪漫情郎。
中秋月圆 银盘高挂 玉兔东升 花好月圆 月明如水 月晕而风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明星稀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赏月、祭月、吃月饼
嫦蛾奔月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花好月圆
月到中秋分外明
面若中秋之月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
"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十五的月亮十。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
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
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月十五的月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