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宋代文学批评笔记
【章节要点】
一、宋代文学的整体状况二、文学批评特点三、文学批评文本
四、文本阅读: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文本阅读提问:
文本阅读《沧浪诗话·诗辨》:1.严羽为何要作《沧浪诗话》?2.严羽整理的文学史传统是怎样的?
3.严羽的理论是否开启后代的格调、神韵说?
一、宋代文学的整体状况
【提纲】
1.宋代社会状况
2.宋代文学创作的特点:偃武修文,文化高涨3.唐宋之别
1.宋代社会状况
用文人政治代替武人政治。
军队-国弱-开支大矛盾尖锐
科举严格-人才选拔公平文人地位高
文化发达,教育普及
道学的建立:气节,格物致知市民社会发达
2.宋代文学创作的特点偃武修文1.宋初三体2.诗新3.江西诗派
3.唐宋之别缪钺
唐诗如芍药,海棠(艳丽,以风韵取胜),宋诗如寒梅秋菊(以瘦劲取胜)食荔枝吃橄榄(初觉生涩,回味无穷)登高山曲径寻幽(曲折回环)修亭院园林中细处的营建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文学批评特点
1.诗文批评繁盛点评
诗话(六一指的是: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道统文学思想强化
3.词论发展
三、文学批评文本文学批评关键词
【穷而后工】欧阳修:穷而后工
《梅圣俞诗集序》:“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屈原的发愤抒情——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欧阳修的“穷而后工”
心中郁积,易产生创作冲动
对人生更有体会,写到“人情之难言”“古人好悲音”
现实目的性(“穷”可自然转换),对贵族写作的反叛
【有为而作】苏轼:有为而作
《题柳子厚》诗:诗须有为而作。一是真实的感受及书写冲动。二是创作须有积极的目的和作用。
顾况: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
王安石: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浪波与尘埃。不知乌石岗头路,到老相寻得几回。
白居易: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苏轼:儿童悮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佛家禅语
刘禹锡:遥望洞庭湖水面,白银盘里一青螺。黄庭坚: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无一字无来处】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与洪驹父书三首》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句中有眼】诗眼
活字:孤灯燃梦客,寒杵捣乡愁。(岑参)拗字:渡口月初上,人家渔未归。(刘长卿)
【无意于文】
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
活法】吕本中:活法“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矣。”(沈德潜)苏轼: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与古不合】
【反江西诗派】
“浑然”之境(叶梦得)VS字句分析
“言志”(张戒)VS只讲技法,不讲抒情功能“系以味不以形”(杨万里)VS专求表层美感“诗外工夫”(陆游)VS文本世界的局限
四、文本阅读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生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