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通过构建文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改变条块分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文言作品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理解、鉴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深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课堂学习某文言作品的片段,课外阅读整部作品,课堂学习某作者的某篇作品,进而课外阅读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设计思路为拟立足于文中的一个“闲”字,以朗读贯穿,巧借资料旁征博引,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培养身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①诵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意;
    ②积累: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感悟:联系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特殊心境,领悟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B.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法、诵读法、讨论法等,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文章的景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四、学生分析
    本文里的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的内容。在比较了多种版本的教案后笔者认为:若将本文的解读仅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停留在文言翻译和问题的解说上,那就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本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理解苏轼的“闲情”及旷达乐观的精神,进行影响学生,即使身处逆境也该豁达乐观,积极面对人生。
    五、教学内容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除此之外《课程标准》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语文八上《教师教学用书》P220 单元说明指出:“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情感是领悟意蕴的一把钥匙。”《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只有八十余字的小品文。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表达了遭贬后自我排遣的一种旷达乐观的心境。
    六、教学媒体应用
    内 容  要点  学习  环节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  资料来源  媒体作用  媒体方式
    1  导入新课  CAI  课件  由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的一段话导入  自制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任务。  配乐  出示文段
    2                    CAI  课件  文章原文  自制  正音、划分节奏,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情感  播放名家朗读音频  学生配乐朗读
    文中描绘的月插图  自制  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由 景悟情  学生伴随配乐, 在脑海里想象月 下的美景
    关于苏轼及“乌台诗案”的背景介绍  自制  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闲人”一词的含义,进而把握 作者情感和主旨  边播放边理解
    3  合作  探究  CAI  课件  用“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但 少  自制  突破难点,引发学  生思考和讨论,促 出示即可
    之人如吾两人者耳!”句式,补充词语,表达出自己的 理解。  进课堂生成
    4  拓展延伸  CAI  课件  讨论“我眼中的苏 轼”,关于苏轼的诗文  自制  学生进一步  理解苏轼其人,积累经典诗作  出示,学生一起读
    七、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当代知名散文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朗读入境
    1、听名家朗读录音,领悟。
    2、学生配乐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领悟感情再读一遍。
    (三)理解感悟
    赏闲景
    1、师:先看一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投影展示】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提问:庭下什么如积水空明?
    明确: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师:你试着用欣悦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吗?
    (在宁静清新的钢琴曲《Kisstherain》中,教师深情提示:那或许是一幅皎洁空灵的画面,明亮的月光洒落下来,整个院子就像是一个透明的水潭;那或许是一幅摇曳多姿的画面,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错纵横,仿佛触手可及;那或许是一幅清幽宁静
    的画面;那或许是一幅似真似幻的画面……)
    【投影展示】月的图片
    3、师: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明确:心如止水!宁静 轻松、愉悦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摆脱被贬的烦恼,回归大自然…
    品闲人
    1、面对如此空明之境,苏轼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闲人”是什么意思?(清闲的人。)板书:清闲
    3、“闲”仅指“时间上、事务上的清闲”吗?这里的“闲人”还可能是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课文中到一点“闲人”的身影?
    明确:悠闲:“相与步于中庭”  闲情雅致:从容赏月
    4、带着种种感情,我们把月下抒怀的句子一起再读一遍。
    【投影展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清闲之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悠闲之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情雅致之人如吾两人者耳
    悟闲情
    1、“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像苏东坡这样才气冲天的大文豪,怎么会被贬官呢?明确:乌台诗案。
    (
    背景
    1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苏轼以“讪谤朝政”的罪名被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
    的“乌台诗案”十二月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
    2、被贬后,他却故意说自己是“闲人”,折射着一种怎样的心理?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他此时的感情吗?
    一声“闲人”,多少  ;一声“闲人”,多少    明确:自嘲、无奈、落寞、悲凉…
    3、一声“闲人”包含着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这样读怎么样—“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哎!如吾两人者耳。”(仿读,读出自嘲和无奈。)
    (
    背景
    2
    .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
    有诗云“不令寸土
    )
    (
    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
    墨”“自笑平生为口忙”。
    )
    4、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苏轼?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豁达、乐观、洒脱、旷达、开朗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讨论:“我眼中的苏轼”并发言
    2、师总结:他一生屡遭贬谪,历典八州,身行万里 ,走过无数穷ft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投影展示】被贬密州,他借“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