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读后感及课外拓展阅读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放弃鱼而选择熊掌。生是我想要的,义气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放弃生而选择义气。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
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备注: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
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
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 -- 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
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作者:《孟子·告子上》简介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说{即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告子持性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性为邪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性善及其相关理论。
应当指出,当时的人多用比喻论证,其某些论述按照现代的逻辑标准看并不严格。
《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读《学弈》有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咦,这声音是从那儿传出来的?哦,原来是六甲中队再上这堂文言文的课啊!
文言文就是古文,这对刚上六年级的我可是一个新的挑战啊!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真的学完了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我那起伏的心久久也不能平静下来!
这篇课文说的是两个小孩一起学下围棋,其中一个十分认真,只听师父的教导,而另一个孩子虽然在
学弈读后感听,可一心以为有天鹅飞来,想着怎样射下它!为什么拜的是同一个老师,可一个学会了,另一个却没有学会呢?其实,这就是上课有没有认真了!读到这儿,我不由的想到了那天小考的情况……
刚学完这篇文言文,汤老师就来了一次突击检查,我早已复习过了,也有十足的把握,很快便默了出来!我扫视了一下周围,许多同学都交了卷,很快,下了第一节课后,小考成绩便出来了,我打了满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再往下一看,咦,还有六个同学没有过关!其中就有彭孟冬,昨天,彭孟冬上语文课时,一点儿也不认真,还被汤老师点了名,今天,便打了个及格!我知道后,心情十分沉重,彭孟冬因为学的不扎实,只打了个及格,而我,上课认真,所以打了个满分!这和学弈的道理不是一样的吗?我叹了口气,想,这篇文言文虽然简单,可却含义源远啊!
学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事,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