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九师161团、十师185团、186团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物业中心:杨军臣
2015年10月20日
兵团精神缔造者
(赴九师161团、十师185团、186团参观学习体会)
物业中心 杨军臣
2015年10月15日至10月18日,农场为了使职工、党员干部了解兵团边境团场的艰苦创业史、戍守祖国边关、献身国防事业及激发农场干部职工热爱兵团的精神,组织劳动模范、职工代表、党员干部等一行37人赴第十师185团、186团及第九师161团进行了参观学习。在四天的参
观学习中,我们听取了所到团场领导关于团场建设和发展的介绍,面对面了接触到了全国劳动模范马军武、梅莲,参观了孙龙珍纪念馆、烈士墓、小白杨哨所及中哈国门。通过四天的参观学习,我对兵团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兵团人的伟大,从中我也体会并看到了到了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缔造者和践行者。更为重要的是,此次的参观学习,让我的精神和信仰得到了洗礼,明白了自己作为第三代兵团人应当敢于承担历史使命,牢记兵团精神,在工作岗位上时刻要踏实勤恳、无私奉献、深切感恩。
一、热爱祖国,用行动和生命坚守国土
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一站是十师185团桑德克夫妻哨所。(桑德克夫妻哨所主人公马军武夫妇自1988年以来,已经在哨所呆了27年,27年来,马军武夫妇不畏极端的环境和条件,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哨所为家,27年来,他们风雨无阻地在二十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边、守水、护林任务,走了29万多公里路,穿破了400多双胶鞋,创造了20多年未发生一起违犯边防政策和涉外事件的记录,他们的哨所被称为西北边陲“桑德克民兵夫妻哨所”、“西北民兵第一哨所”。)对于桑德克夫妻哨所的事迹我不在过多的赘述。可能大家听到或见到桑德克夫妻哨所的主人公马军武夫妇是在新闻或者纪录片中,很多人从未真正见过他们的真面目,
龙的精神对于我来说既期待又激动。在我们见到马军武夫妇时,他们穿的是一身民兵服,马军武的左胸边别着一枚党徽,他给我的第一眼印象是朴实,在和他的交谈中,我读到了坚毅与信仰,或许哨所中刻着的一句话正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一生只做一件事,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非易事,更不要说一生做的一件事是心系祖国。马军武夫妇带着我们一行人对边境进行了巡岗,同时参观了抗洪守土纪念碑,通过解说员、马军武夫妇的介绍,我们知道了185团职工众的伟大:他们克服恶劣环境,不怕频繁的灾害,用行动和生命坚守国土,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
在185团我们参观了号称西北之北“边境第一连”的185团一连,站在“西北之北”地图板块纪念处,我们与哈沙克斯坦边境镇遥河而望。在“西北之北”纪念牌上,写着四句话,我想和大家共同分享:这里是沿正西北方向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里;这里是新中国三代垦荒戍边者生息了半个世纪的家;在这里,每一杯黄沙都有故事;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懂得坚守。仔细体会品味这四句话,可以反映出185团距离的遥远,可以知道185团生活环境的恶劣,同时,也彰显出了兵团人不怕艰苦、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185团一连我们从纪我们还参观了军垦博物馆并观看了185团的宣传片。使我知道了185团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但是职工众、党员干部不畏自然环境恶劣,凭借不怕困难、事
在人为的精神和爱国信念,维护了祖国边境地区的稳定,同时也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他们在新时代屯垦戍边的事业上令世人赞叹。185团作为边境一线的团场,他是兵团屯垦戍边的典型代表,团场职工一直坚持履行屯垦戍边的信念,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让祖国西北边境一线坚不可摧。
在十师185团的参观学习,我身临其领地感受到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让我知道了这里的团场职工众在祖国西北边境一线,几十年如一日,克服自然条件的恶劣,不畏惧国外势力的武力恐吓,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在这片土地上坚守下来,尽管在别人看来,这片土地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是,在兵团精神的感召下,鼓舞下,他们心中将祖国的利益摆在了生命的前面,摆在了个人利益的前面,不畏惧牺牲,不畏惧付出,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这一切就是兵团精神的真实写照,是兵团精神的践行者。
在十师186团,我们先后参观了北沙窝民兵哨所、龙珠山地道、中哈国门及吉木乃口岸,实地感受到了边境团场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守疆保土文化及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北沙窝哨所,历年来一直践行“放牧就是巡逻”的使命,时刻不忘守土固疆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精神。参观龙珠山地道时,每隔一段道路都会有一小间象征历史意义的红革命展览间。
通过这些展览间,我们知道了一些历史典故,知道了党的艰苦奋斗史,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我们的党。
186团也是边境团场,他们在国家、兵团建设新型团场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创业使得团场在吉木乃边境口岸的带动作用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团场职工生活有了显著提高。目前五一新镇城镇化建设正稳步推进,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抓住国家、兵团的政策,借助乌昌一体化、头屯河区水域治理、天山北坡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利好政策,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五一农场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五一农场职工众收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无私奉献,用行动去热爱、回报兵团。
在九师161团师部驻地,远远的,你会看见团部大楼上“弘扬龙珍精神,固边富民强国”几个红的大字。我们参观孙龙珍纪念馆时,下着大雨,天已暗,但孙龙珍纪念馆正门上“龙珍精神永放光芒”几个红大字依然让人清晰可见,让人顿生敬仰之情。在龙珍纪念馆里,我们参观了第一代军垦人艰苦创业史,聆听了讲解员生动感人的讲解,看着老一辈军垦战士战斗时用过的武器,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生活中穿过的衣服,这些犹如历史画卷静静的展现在我的
眼前,仿佛是在诉说兵团儿女不休的传说。通过参观我得知:如今的龙珍女子民兵班,12位巾帼英雄,他们除了承担与普通职工同样的劳动任务之外还要站岗、巡逻、扑救山火,守卫这片疆土。她们就是时代的英模!看着她们一张张被阳光亲吻得黝黑的脸庞,真不敢相信她们和我们一样也是从大学的校门中刚刚走出来的大学生。这让我们深深震撼! 烈士不在,精神长存。孙龙珍烈士所在的民兵班至今已经换了12任班长了。在龙珍精神的感召下,女子民兵班的战士们坚守在161团11连的土地上。守望着她们热爱的这片热土,守望着她的人民,她所热爱的兵团。
进入小白杨哨所,你首先看见的是几颗矗立在哨所中的白杨树,其中一刻白杨树戴着红花,上面写着“小白杨哨所”。抬头望着这几棵白杨树,我看到的是根深蒂固、是历经风雪的沧桑、是宁死不屈的刚毅。我顿时觉得:军垦人就像这些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宁死戍守祖国边关,不怕困难,艰苦创业。他们是军垦人精神的真实写照。最后,我们37人齐唱了《小白杨》这首歌,用以表达对边境兵团人精神的敬佩,也提醒我们自身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棵“小白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