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舞龙运动的衍生
摘要文章从中西方对龙的理解与多种释义入手,以龙的考古实物记载作为切入点,寻觅出中国最早期龙文化的历史渊源,本文作者提出,中国文化在龙信仰的凝聚下其生命力十分顽强,其文化在变化中传承,始终未曾断裂。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龙图腾始终是最显亮的旗帜,中华民族把龙图腾视为神圣与吉祥,可以说中国的舞龙运动就源于原始图腾崇拜时期,它从衍生到传承就是这种特殊崇拜文化的观念的物化再现。
关键词龙文化 龙图腾 舞龙 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合和文化
龙是什么?在中国人传统视野中,是动物、图腾、雷雨之神、星座、云、风浪、信仰、幻想、赐福之神、镇邪之神、音乐之神、帝王之象征……总之,千百年来龙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象征着强大向心凝聚力,它是信仰、精神、力量的体现。
一、东西方对龙的释义
《现代汉语小词典》对龙的释义(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龙袍、龙床;3)古生物学上指
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1](p348)。在一般的英汉词典里,dragon的解释是龙,或者指寓言虚构的怪物。《英汉辞海》对龙的解释是:“一种传说的动物,一般被描绘成怪异的、有翅和鳞的蛇或蜥蜴,头具有盔冠,爪强大”,又说:“龙,用纹章学表示的怪兽,有半狮半鹫的怪兽头,有鳞和翅膀的躯体,有四足和一条长的倒钩尾巴以及作为托物或支撑的舌头”。[2](p1561)《不列颠百科全书》对龙的解释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通常被想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翅膀,身披鳞片,能吐火,也有人把它想象成一条蛇,有带刺的尾巴”[3](p652
《美国哲传英语词典》对龙的解释是:“传说中的怪物,是一条大蛇,长有利爪、翅膀和鳞片”。[4](p29
二、中国早期龙文化的实物记载
探索中国早期的龙文化,笔者认为应该从龙的实物记载说起,目前,我国考古学家已经发现的最早龙的形象主要有辽宁阜新查海石块龙,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壳龙,湖北黄梅县焦墩卵石龙和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
根据现有资料,最早的龙的形象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19941995年第7次发掘时发现的一条距今7000多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帮大小均等的红褐石块雕塑,全长近20米,龙身宽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在龙的南侧还发现有排列紧密墓葬和祭祀坑。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龙的形象。其在聚落中的分布特点,表明早在距今7000龙的精神多年前,龙在当时的社会中就具有特殊的文化涵义。
1987年,在河南濮阳县的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已有6400多年的蚌壳龙虎墓葬,墓中发现了三个蚌壳堆造型,形象逼真,呈卷曲奔腾的图案,东为蚌壳龙,西蚌壳虎,北为北斗七星,这是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之一的龙的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据《考古学年鉴》(1994年)倪婉文介绍,1993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黄梅县白湖终乡张城村焦墩遗址,发现距今50006000年远古先民用卵石雕塑的一条巨龙,龙昂首直身,曲颈卷尾,背部有三鳍,腹下伸三足,长颈曲折弯卷,独用上扬,恰似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据《中国文物报》1993822日陈树祥介绍“龙头朝正西,尾向正东,反映了古人精确的方位概念。龙头形为牛头并作冠状,龙身呈波浪状,尾上卷宗。彩各异的河卵石造成龙鳞闪闪的效果。龙背上方,发现用卵石摆成的图案,与龙角形成一直线,东南向排列,
专家初步认为与古代天文有关,可能是星座,这条龙雕塑的年代与前述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蚌壳龙的时代相当。它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成熟龙,也是同时代最大者。”
1971年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社员在村北山岗造林时,从地表以下5060厘米深处挖出一件大型龙形玉器——玉龙。此件玉龙是一整块玉龙的圆雕,运用浮雕,浅雕雕成,通体琢磨,光洁圆润。龙体为墨绿,高26厘米,完整列缺,何卷曲,呈“c”字形。颈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鼻端载平,上端边起锐利的棱线,端正面近椭圆形,有对称的双圆洞,为鼻孔。双眼突起梭形,前角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额及颚底皆刻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小菱形,龙体横截而略呈椭圆形,龙背有对穿的单孔,经试验,以绳系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该平龙在红山文化遗址内发现,故被认为属红山文化文物,学者们认为,三星他拉玉龙属红山文化晚期,距今不晚于5000年。
上述四条龙的实物阐述与记载,是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龙,可称之为中国的“原始龙”它们构成了中国早期的龙文化。
三、龙信仰凝聚下的中国文化生命力顽强并始终未曾断裂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龙信仰、崇拜,把龙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建筑物上刻它塑它,工艺品上镂它绘它,影视戏曲里演它唱它;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三千六百个门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名胜:时时刻刻都能见到它那嬉笑、和悦、愤怒的容颜,以及那盘旋、腾跃、奋飞的身影。
人类;或帮助黄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或协助夏禹治理洪水,为造福,因此,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领受过龙的福祉,都可谓龙的传人。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中国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是水神,普降甘露、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进入现代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作为吉祥物,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创新等寓。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龙信仰的凝聚精神致使7000多年以来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从未断裂。由本文前述7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上的石块堆塑龙,6400多年前,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蚌壳龙算起,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比较清楚的脉络。5000年前在龙的传人祖先黄帝时代,中华民族的始祖已经开始主动创造着中国的龙文化,也就是《周易》所说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时代。[5](p37
中国的文化犹如中国龙信仰、龙崇拜一样有着顽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尽管历经多次分裂、战争、自然灾害,但在龙信仰、龙图腾、龙崇拜、龙奋进精神的凝聚下其文化在变化中传承,始终未曾断裂。历史上虽然西方人把龙当作一种凶暴的、恶毒的蛇怪,进行屠之。[6](p68)但中国人始终将龙作为立国之象征、帝王之象征、文化之象征、中华民族大团结之象征。犹如闻一多在《闻一多全集》卷一《神话与诗·伏羲考》中所说:“风姓的伏羲氏;古代有着人首蛇身神,近代奉伏羲女娲为傩公傩母的苗族;越人‘断发文身以象龙子’,又相传为禹后;还有几个龙图腾的大团族:夏,共工、祝融、黄帝、吴、荆蛮、匈奴。” 7](p71)闻先生根据东汉武梁祠石室伏羲女娲画像,隋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墓室彩绢画《洞神八帝妙精经》画像和湘西、黔东等地49篇共水造人神话,论证伏羲女娲为龙图腾民族之神,为苗族之神。由此闻先生关于“龙图腾”论说的精髓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龙文化始终未曾断裂的依据。以孔子家族为例,从春秋末到现在的2500年,孔家每一代的人物和事迹都很清楚,每一代的坟墓都保存在曲阜的孔林。这样绵延的家族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根据文献得知,从三千多年前的卜辞。到三千年以来浩如烟海的古籍,详细地记载了中国的文化流变,这也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这都说明中国文化没有中断,有无与伦比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