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精神
    竞技活动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与成为当今主流体育文化体系的精神内核的奥林匹克精神相同,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来源于竞赛,在竞赛中隐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是通过精彩、激烈的身体竞技方式表现出来的。
    苦聪人民通过攀爬技艺的竞赛体现出本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拉祜族苦聪支系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哀牢山、无量山一带海拔1800米至2100米的山区。由于他们生活在密林深处,因而具备快速只身攀岩爬树的技能。通常,苦聪人用野藤或细长的竹竿吊在树上,比赛攀爬的技艺,同时也表现出苦聪人机敏耐劳的民族精神。
    白族人民通过舞龙这一竞技活动充分展现出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龙是白族人崇敬的象征,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白族人就聚集在洱海边欣赏舞龙。白族人舞龙时,由舞者自己点燃,使整条龙放出一束束瑰丽的烟火。龙越耍越快,烟花越烧越旺。龙打滚时,大地火花弥漫;龙上天时,长空烈焰蒸腾,蔚为壮观。白族人认为,耍龙是表明白族人具有龙的精神,敢与天地
龙的精神
之间的一切丑恶作斗争。因此,耍龙的人,尤其耍龙头的人一般武艺都较高强,以此显示不屈不挠的精神。
    傣族人民的象脚鼓竞赛活动展现出本民族英勇果敢的精神。傣族人崇尚勇武精神,把大象视为吉祥的象征,他们认为,每个傣族的男子都应该敲得一手好听、响亮的象脚鼓,才能充分体现该民族具有信心和力量。因此,每个傣族男子从小就必须学会打鼓,每到节庆,都以村寨为聚,比赛象脚鼓对踢。这是一种动作激烈、活动量大的竞技游戏。打鼓时,俩人对打对踢做下蹲、跳跃、躲闪、转身等动作,身子随着鼓声来回起伏,表演者既要击鼓擂声,又要对踢、较力、斗计。在比赛中,谁的鼓声擂得最响、谁的踢法有力而变化多端,傣族人就认为他来年会得到万事如意的好运气。
    苗族的竞技活动中充分展现了本民族机智勇敢的精神。苗家人认为,一个人的机智勇敢能够在爬花杆的活动中体现出来。屏边县的苗族在踩花山的活动中,竖起一棵又高又细又滑的长竹竿,让那些年轻的小伙子试爬,以表示自己的内在能力。每当一个小伙子爬上花杆拿到礼品之时,整个花场都是锣鼓喧天,四周的人向他表示尊敬和祝贺。
    “尼昂急”是傈僳族喜爱的对抗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模仿牛羊打架而相顶的角力
运动。这项运动将傈僳族人民的智慧以及勇于在艰难境况下作斗争的精神展现给世人。在比赛时,双方赤裸着上身,头顶头、肩抵肩地进行力量和意志的角逐。为制服对手,比赛者常将头朝对手的腋下顶去,试图从侧面将对手顶翻。作为防守方,也常将肩部压抵着地,只留下一个脊背给对手,使其难以得逞。攻击者可以正面进攻,将对手顶朝后即为小胜,若顶翻在地则为胜利。在松软的沙滩上卧撑顶斗,要取得胜利自然不易。傈僳族认为,越是在艰难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越是能显示出傈僳族人的品质。因此,在“尼昂急”活动中善于“顶牛”者往往被傈僳族视为勇敢、智慧、强大的象征,人们对于胜利者会给予特殊的荣誉。
    基诺族人民则通过本民族一系列的竞技活动体现其注重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基诺族将团结互助视为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他们经常开展的竞技比赛,多是一些集体性的对抗活动。例如,丢包、打毛毛球、射箭、射等,丢包在不同村寨之间的男女青年中进行,而又以同村同寨的自为一伙。打毛毛球多以家族为队作集体性对抗。射箭、射比赛时,全寨人都要来为自己村里的选手助威。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还充分体现在一种称为“跳戛”的集体性身体跳动中。“跳戛”在新年来临之夜举行。人们燃起篝火,先由巫师卓巴将一面长约1米、鼓面约50厘米的牛皮鼓敲响,然后,其他族人轮流击响同一面大鼓,击过鼓后,人们便在场子任意跳传统的舞蹈,表演各种武术技艺。整个晚上,场子里的人们你上我下,
鼓声不绝。基诺族人民认为,集体互助是他们作为一个山地民族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
    从上可见,在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竞技中首先表现的是隐藏其中的民族精神,而竞技活动是这种精神再现的表现形式之一。
    武术运动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传统武术也是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一个丰富的文化宝藏,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中,传统武术一般被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一类中。武术在当代弘扬民族精神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中塘向氏武术作为土家族先祖遗留下来的民族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传于川渝地区的中塘向氏武术有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由家族世代相袭传承,包含各种拳法套路和众多武术器械的演练,内容表现丰富,武术套路和招式都与自然生活密切相关,保留了土家族传统武术的信息,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条支脉,它体现的忠诚报国、和谐宽容、自强不息、遵礼守法、尚武崇文等精神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财富,是土家民族文化的瑰宝。
    梅山武功是梅山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在全国武术之乡湖南新化县农村广为流传,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梅山武功是古梅山先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受楚文化的创新精神与越文化包容情怀的综合影响,以“击虚避实”“兵贵神速”为兵法理论基础,以中医骨伤与民间草药为医学理论基础,并在与苗族武术、土家族武术、瑶族武术、少林武术互动发展的基础上对原始的生产生活技能、身体活动以及采用仿生学原理对动物的身体活动动作进行模仿综合提炼而成的独特的攻防技击体系。梅山武功属于南拳的一个流派,在传承体系上以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梅山武功具有鲜明的健身价值、技击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在传承与发展中,充分体现了尚武崇文、自强不息、重诺诚信等中华民族精神。
    纵观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種文化都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它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民族精神特质。
    武术精神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受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民族历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世代相传的、被人推崇和各门派所认同、所信守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
尚品格和道德观念,符合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