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2期2021年3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l.34No.2
Mar.2021
中国古代"龙蛇#哲学中的"龙”
龚建伟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一龙一蛇”是庄子的处B哲学,这一思想发源于庄子I前,但由庄子正式提出并且传播开来%汉朝人发展了这种处B哲学为"龙蛇”哲学,并且视此为圣人之道。"龙蛇”哲学中的龙形象是贤者和圣人的比喻,为怎样的人才算做"龙”提供了一种隐性标杆%这种龙形象为后来龙地位的下移从而更I贴近B俗之人埋下了基础。也正是在这种比喻的影响之下,龙形象才不断下移,最终一些文人才能够被称之为"龙”。
关键词:中3古“;“龙蛇”哲学;龙
中图分类号:B223/G122文献标识码:A
“一龙一蛇”是庄子所提倡的一种处世哲学,在后世逐渐被发展为完善的“龙蛇”哲学。《庄子•山木》云:“无誉无V,—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579)在后世中,这种处世哲学被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这一处世哲学中解读出背后的龙文化。
一、“一龙一蛇”提出伊始的龙
(一)庄子之前的“一龙一蛇”
庄子中的“一龙一蛇”,所强调的主要是蛰伏为蛇,显现为龙&这种龙蛇蛰伏转换的关系并不最早出现于《庄子》当中,而是早在《易经》和《管子》当中便已经出现。《易经•系辞下》中“龙蛇之蛰,以”,《管子-》中则提出了“一龙一蛇,一日五化
谓周”。
可以看出,此时的龙形象还比较模糊。《易经》中的龙是和蛇并伏的,并提转换&而《子》提龙蛇化,是后文看,这种转换蛰伏与展现我这种并无
大关系。
可以为,此时的龙蛇转换龙蛇蛰伏的思
都已经有了一,然而这里的“龙”还并不是绝的在天的形象,是蛰伏的,是以“龙”而“蛇”的形象在&而龙蛇的转换外在体现是什么,也并不明确&不仅如此,这里的“龙蛇”之转换更多是如同日出日落一般的现象比喻,文章编号:1672-9161(2021)02-0001-04
还并未才“龙”这一形象与人融合。
(二)《庄子》中的“一龙一蛇”
《庄子》中“一龙一蛇”中龙的外在要素,也就是“展”。:“龙蛇,无定。”⑴5妙展开来,显现在外的时候才能被称为龙,而隐晦的时候则称为蛇。至于何时显现,何时隐晦,则要根据时机而定。那么“龙”的具体表现是什?是说,究竟人在,现为“龙”?
《庄子》中的文,可以一做一个,是如同飞龙一般了。因为前文中提及“周将处与不材之间”,可见“龙”的显隐与“材”
的关系。他在提出这一论点的时,当是有前朝人作为现实印证的,宁武子可以算作代表H<20)o 《论语•
公冶长》有云:“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当宁武子“知”的时,他是“一龙一蛇”中的“龙”了。
由此,在庄子的观点中,龙形象彻底与“材”绑定,龙形象从此成为人入世而有用的一种象征,有了的崇高性+而蛰伏起来的则被划为蛇,是“材”而为龙,“不材”为蛇。可以看出,“一龙一蛇”这种处世哲学强调因时制宜,龙蛇互化,但同时也明确了龙的标准显态。
这种龙身份的绑定在《庄子》的其他论述中也有体现+《庄子•在宥》中用龙的精神,强调人的
收稿日期:2020-12-02
作者简介:龚建伟(1998-),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中3古代政7哲学
精神则如龙那样活灵活现、变动不居,好像要发出震彻天地的雷声[3]<2)O由此可见,庄子早已经将龙确立为一种上层次的形象,进而产生了差异分明的“一龙一蛇”。也从此可以看出,庄子并不十分强调“龙”这一形象在世俗意义上的地位崇高或者成就显赫,而更强调“龙”这一形象的精神层次要高于常人。当然,这并不完全意味着庄子所提出“一龙一蛇”中的龙形象完全局限于精神,因为神的话,是不能显露出来的,也然“蛇”出对比。《庄子)山木》称“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而庄子也:就此出的。可见,“主人雁”在要的也现出其“材”,这样才能够避免“以不”的结局%那么显而易见,“一龙一蛇”中的龙不仅仅应当神崇高一则不“”的,也
当在现实中要出其“材”,从而己的形象现为“龙”。“龙”这一形象在精神境界崇高在的一,这,人才得以为“龙”。
然而要注意的,庄子强调应当因时制宜从而龙蛇的,并不意味着以限地“宜”。在中强调了“一上一下,以和为”,强调人当以与世相和作为自己的则[4]<144),这也“龙蛇”中的一则。
二、庄子之后的“龙蛇”哲学与龙的比拟
(一)汉朝“龙蛇”哲学中的龙
人对的,此进一步发展了“一龙一蛇”这一世哲学。而从他们的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龙蛇”中龙形象的逐渐成熟。
早以龙人的的《》,中称“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喽蚁之所裁”砂4""$。在《吊屈原赋》中,他进一步说:“袭九渊之神龙兮,&潜以自珍。”问/41($也就是说,认为神龙不应当在乱世中展现,而应当深潜底,保全性命。不遵守这一准则,则会被小人(以)所害。他提及同“神龙”一个性质的“贤者”不现的“逢乱世”,也就是说,不是乱世,则以“神龙”比喻的“贤者”就以现的。
东方朔的《诫子诗》进一阐了“一龙一蛇”哲学,龙形象也然更加鲜明。《诫子诗》有云:“圣人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无有常家。”问<259)指出圣人的处世道就是“一龙一蛇”,当随着部机
的变而变化。也就是说,当外部时机合适,圣人得以展露自我的,就“龙”了。
不难看出,贾谊和东方朔对龙的定义存在微妙的差异。贾谊认为蛰伏深潜的龙仍然神龙,而东方朔则直接沿用了“一龙一蛇”强调了蛰伏
之间的区别。但是仔细思考的话,两者仍然是能够统一的。在庄子提出“一龙一蛇”的,侧重身就更倾向于龙,而不蛇。龙具备了龙应有的“材”以现,龙之所以可以为“蛇”,“材”但缺乏适的部环而不施。但质上仍然龙,为龙以地制宜,从而“一龙一蛇”,但真的蛇不具备龙所特的“材”,因此始终为蛇。
由此可以看出,自发展到汉朝之后,“龙蛇”哲学中的“龙”形象已经式与“贤者”乃至“圣人”绑定,从而也可以清晰地判断,“一龙一蛇”之间,真正的侧重在于龙而不是蛇。当强调应当“一龙一蛇”的世的,圣人的质形象当是“龙”,而“蛇”则的在。圣人之所以为“龙”,也恰恰是由于其智慧和思的崇高,而非依赖于现自我。为各种并未展现自己的才能,圣人也然“神龙”般的存在。
去东方朔,两汉的扬雄在其作品《反离骚》中说:“懿神龙之渊潜兮,俟庆云而将。亡被离,龙之所?”也在品《悼离骚》中有言:“惟达人进,形以遂伸,则而,体龙蛇以幽潜。”以“神龙幽潜”这种意象为的处世,已经相当。
(二)士人何以为“龙”
直接将人称为龙,在早的,
为高将神为龙,此龙这一形象具了垄断性质。《史记•高》云:“
,神遇,雷,,则见龙于其上。已而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十子。”呻g)然而到了后,龙的地位逐渐开始下降。终到了晋朝,士人也以被称为龙。这种“龙蛇”一定的关系的。
早在汉朝,就已经有士人自称为龙。张衡在其《归田赋》中有云:“尔乃龙吟方泽,山丘。”在这中,将在高比“龙吟”,已经是将自己比为龙。而这首诗的也恰恰
“龙蛇”的现。在这诗之前,
,因此。这现了而动、“一龙一蛇”的世。
不此,的在居,也
称“卧龙生”。虽然这一称呼所居地名为“卧龙
岗”有关,但是“龙”这一形象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他如此自称显然不全如此。他此时的这种处世态度,也完美地贴合了“一龙一蛇”式的处世哲学,而也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名号之下,他方自称“卧龙”。
到了魏晋,士人被称为龙已经不算十分罕见,《世说新语》中多有提及,但是在众多名士中能称为龙的也并不多,只有“荀氏八龙”“平舆之渊有二龙”“江汉中的双龙”“蜀得其龙”几例[8]<2)O除此以外,王羲之的也曾被称为“龙”。但是如何,魏晋之时“龙”被较为地称士人,这一是毋庸置疑的。
士人为何能被称之为龙?这一点早在东方朔的论述中就已经能够到的答案。当东方朔指出“一龙一蛇”是“人之”,而能“一龙一蛇”的然是“龙”的时,已经能够,所谓的“圣人之道”,“龙”了钩$龙蛇之喻在两汉相当流行,多名家都以此为,此“圣人之道”“龙”的关也$“圣人之道”的士人,自然以称为龙了。
三、“龙蛇”哲学中龙形象的内涵
(一)龙形象与人的关联与地位
早在之,《经》中的“龙蛇之蛰”和《管》中的龙蛇多是自然象性的喻。此时的“龙”这一形象,是为自然一的外人的在,人关$到的时候,才有了以龙人的思想。多次以龙喻人,以代指人的方面,以龙形象形容人的时也是正的。龙人完形象的在#—-龙一蛇”的述中得到了为分的,在“一龙一蛇”的述中,龙这一形象完的人,而人的这种的形象$而龙形象人的
能的,也是在这提$
而到了汉之,的思,多人
是以神龙人,了“龙蛇”哲学中龙的形象。此时的“龙蛇”哲学已经更侧重于强调圣人的“龙性”,而“蛇”是为了在不利时局中活的在伪装。“龙蛇”这种互已经完全不再是
象层的,而是更深入到以龙喻人内涵本质,以蛇作为外在伪装的层次$在一贾谊提出这种比喻的语境之中,“龙”这一形象更多还是在追思屈原之时,假想中以屈原为原型的“圣人”挂钩,而非主要是他自己$也正是在这种语境之下,他会哀叹“神龙失水”的情况下会被B蚁害。这一情景的比然也隐含了他自己境遇的愤恨,但是却不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东方朔的《诫子诗》中,龙形象才彻底与作者自身合为一体,成为他自己的处世准则了$
也正是在这种比喻性质的哲学思想下,“龙”这一形象渐渐地不再被视为皇帝的专属,而是以
皇帝以的有德之人享有$而这有德之人也从一超脱世间的“圣人”,逐渐演变成了一些文人的自我认同。许多文人虽然未自称为龙,但是在阐述自己处世态度的时候却多“龙深潜”式的意象比喻,已经较为明显地表露出了他们自龙的内在想法。他的这种也印证了龙是“龙蛇”哲学中的主导者真实的身份。终,是有张衡这样的人在亲身实践了“龙蛇”哲学之,直接提了“龙吟方泽”,正式让龙这一形象与封建皇,下到了士人层$
汉末三国的世更是实践“龙蛇”哲学的绝佳时机。在这种天下大乱的时局之下,诸葛亮不但号称“卧龙”,更被他人誉为“蜀得其龙”。诸葛亮后来显现的能庸置疑,而他一的居也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时,完全符
合“与时”的要$而正是他自身他人他这种能的,他方能称之为“龙”。
到了晋朝,龙这一形象进一步下探,越来越多的士人被称之为龙。但是仍然可以意到的一点是,尽管数量上可能以前为多,但是能被称之为“龙”的是,其中不之这种$此见,“龙”这一形象虽然下探,但是却仍然有的要求,以随意称呼。可以看出,此时的“龙”还是与“人”之的形象有,只有被认为有“
人之德”的人,才能称之为龙$这一时间玄学盛行,而龙在玄学中的地位也较为,因此也一度了龙的地位,在了一合下,但然超人的位置$
(二)龙形象的外化
从时到晋朝,“龙蛇”哲学中龙的形象可以说是越来$—生不为,所以也没有多其“龙性”的时机$虽然认为在需要的时露“龙”的一以避免“以不材死”,但是他未来这一天$是他自己“一龙一蛇”的,以说他多时是以“蛇”的形象度一$而经过汉文人的,“龙蛇”哲学的内
来,这同这些文人的自身经历和一的思象是分不的$是他一
思的是他自己,本有的经$不
如此,他的多不,此有了分“龙蛇”哲学的合$自己的
能是他们“龙”这一面的体,而官场失意的时:需要来,以图东山再起。结合他们自身的经
来看,“龙蛇”哲学中的龙形象含了他自身多
方面能力的肯定,也指出了“龙”展露自我需要合适的时机$前者为龙形象的内化体现,而后者则是外化表征,这两者体现出了这一阶段的“龙蛇”哲学的龙形象的双重内涵。
在早先的“龙蛇”哲学中,“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同展露自我挂钩的,而在不展露自身的情况下,则以“蛇”或者“幽潜”的意象喻之,虽然本质上仍然是龙,但是这种龙的形象应当是避世的、内在的形象$然而随着“龙蛇”哲学的发展,龙形象也同内在意蕴脱了钩,成为了一个人外在的体现。张
之后自己“龙方”,也“幽潜”是不能挂钩的$而葛亮号“卧龙”虽然有一卧字,但却是面向世间的。“卧”仅仅是他自•的,但是龙形象的挂钩却是之于世的。时有为以展露能,但是他们却也自的“龙”形象展露于世,一
了龙的形象$
了,龙形象终于不再有“幽潜”与否的区了$人有为龙,幽潜者龙蛇之$以龙喻有之人有,是在
间的人,也一以之为龙$
的,龙形象的下外是有一
的过程的$在“龙蛇”哲学,他只是了人龙形象的,但是的,人也有现中的以$而在早,龙形象虽然人,是尚有“龙蛇”的或者“幽潜”的现$—有才之人仅仅在内在
面始终为龙,而在外在层面上,不是随时有龙的形象,而是会随着时局展现为蛇或者隐藏自己,不展露自身世间。随着“龙蛇”哲学的发展,龙这一形象不外化,在内外两个层面上与"有之人”的形象$
四、结语
“龙蛇”哲学中的龙实质上是人的自我定位,而蛇则是面对不利时的伪装。这一点自两汉是贯彻如一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龙”的一面逐渐外化,最终盖过了原有的“蛇”。也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之下,“龙”这一形象不再与封建皇权、神秘彩等等绝对,而是人自身的修养、才能、处世态度等等挂上了钩。“龙蛇”哲学对怎的人才算“龙”做了较为的,发展了“龙”的内涵,同时也影响了后世对龙的认知。
参考文献:
⑴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张景•世人无用与神人无用——论庄子$无用”的两个层次
龙的精神[J]•中国哲学史,2017(1).
⑶吴玉琨.《礼记》与《庄子》中的龙[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9(6).
[4]罗祥相•庄子*尽年”思想生命伦理义蕴发微[J].现代哲学,
2019(2).
[5](汉'贾谊•新编诸子集成:新书校注[%].阎振益,钟夏,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0.
⑹严可均,沈雪芳•全汉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司马迁.史记(第二册)•卷八•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
局,1982.
[1]王雯博•《世说新语》中的*龙%[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