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阅读参考答案
秋夜的月光,明亮得有些凄冷。
一辆推着人的自行车刚在职工宿楼前停下,便有一个稚嫩的男孩声音一直响上楼去,太婆来了!太婆来了!
喊声立刻召来一嘈杂的脚步声,先迎下楼来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外婆,只等我娘病好些,就会去看您,怎么让您这远道的赶来。
到了门口,老人习惯地脱鞋子,她的爱整洁的女儿呀,就是屋里的地板,也是一尘不沾的。但还没待她弯下腰去,外孙已连挽带拖地把她引进了屋里。
老人已是前呼后拥了。全是脚,长的,短的,宽的,窄的,高跟的,平跟的。③好似是第一
次觉察,她已经有了一个这样庞大的家庭。但她什么也没来得及想,一声细微而急促的呼唤已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娘!
老人甩开搀扶的人,扑过去把那疲软无力又毫无血的手捏在了掌心。这就是她的女儿。属鸡的,该是六十四岁。老人还记得,她是早上生的。邻家就说:早鸡劳碌命。她果然一辈子都像陀螺似的旋转着。可现在,八十多岁的娘来了,她却不能起身了。
玉儿。老人喊着女儿的乳名,颤抖着脱鞋上床坐好,今儿好些了?吃得下饭吗?
好些,吃了一碗多呢!女儿惨白的脸上露出了费力的笑容。但她的目光刚好碰到那还燃着的煤油炉上:瓷盆里满盛的饭只扒了个尖。眼泪立刻顺着心尖漫上眼眶,也不敢再看母亲,只睁大的眼睛对天花板瞠视。
老人好似没发现,唠唠叨叨地问了许多问题,什么地方疼?什么时候?吃什么药?她轻轻地抚着女儿的手:别以为就你痛,我也痛的。腰上、腿上,刚刚青子抱我上楼痛得很,我没响。都是这样的。年纪大了,痛来痛去不奇怪,娘比你还大二十多岁呢。不怕的。老人见女儿的脸已朝着墙壁,便赶紧用手指将眼角的泪珠揩去。
但泪珠是不断的,手帕是不顶事了。老人突然转了话题:平平,太婆还没叫呢,快叫一声哎,再叫一声平平真乖。太婆看着你们真快乐,还有舅公舅母有没有叫过?都叫一声。
在孩子甜甜的叫声里,大家便热烈地谈论起学校老师、教学质量来,这种愉快的气氛一直保持到分手的时候。
老人下了床,替女儿掖好了被角,轻轻松松地说:娘隔几天来看你。
女儿将汗湿的被头吃力地卷进下巴下,微笑着叮咛儿子:好生送外婆走。
出了门,外孙又要去抱老人,她却回绝了:让你娘听着我下楼。
老人几乎是一级一息地走下了二层楼,然后,她站住了,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青子,把后事办得体面些,我只有这一个女儿。
外婆。青子的声音有些发硬。
这病,谁得了也治不好,别太难过。老人像是抚慰外孙,又像抚慰自己。
第二天早晨,大家发现老人已去世,眼睛依然睁得大大的。
第五天夜里,女儿在无可解脱的剧痛中耗完了最后一口气,临终留下一句话:别告诉娘,只说我去镇上秀子家养憩去了。
1.怎样理解划线①处生恐在最后一道关卡上被拦住这句话?
2.②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拖 B.扛 C.托 D.拽
3.划线③处为什么写各种各样的脚不直接写各种各样的人?
4.小说题目为辞别,主要是指什么内容来说的?
别停下 5.这篇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主题?
1.①之前已有假设干关卡,老人家的儿孙因老人有病而不让她出门去看女儿。
②外孙担忧老人见了重病的女儿因过分悲伤而影响本已老弱的病体。
③渲染了老人要见女儿的急迫心情。 (以上写出两点即可)
2.D
3.①反映了家庭成员的不同性别与年龄。
②防止写法上的老一套和一般化。
③通过新的视角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以上写出两点即可)
4.母亲向女儿辞别。
5.表现了即将走完人生最后历程的老人对女儿宽广深厚的母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