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讨饭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柞水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立足资源、面向市场,把木耳产业确立为攻克贫困堡垒的主导产业,成立了木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了独立编制和预算的木耳产业中心,构建了从决策到落实的责任闭环,大力实施木耳产业“1153”计划(即:木耳产业达到1万亩1亿袋规模、5000吨产量、3亿元产值)和特产业提升“八大行动”(即:产量提高、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文化包装、宣传推介、产品营销、服务优化、产业融合等八大行动),积极探索稳固长效的兴业富民之路,唱响了“依托木耳助脱贫、依托产业促发展”主旋律。
(一)建基地,扩规模
按照“县抓菌包生产线建设,镇办抓产业基地建设,村组抓产业园建设”的思路,以实现镇办有基地、村有园区、户有产业为目标,柞水县先后制定实施了《木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木耳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木耳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关于完善脱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意见》《全面推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发展小木耳构建大产业的决定》《乡村振兴木耳发展战略实施规划》等19项木耳产业政策,依托规模大、辐射效应明显的示范基地建设集中连片木耳产业带,聚力提升木耳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
(二)聚人才,强保障
多措并举招贤引智、育才选能,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相继建成院士工作站、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食用菌研发中心、木耳大数据中心等“一站三中心”人才创业孵化平台,2016年以来累计引进院士、“三区”人才等380余名,以“1+5”模式(即:1名科技特派员
主抓1个示范点、创建1个培训机构、推广1项新技术、指导
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
导意见》也开宗明义地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国各地在以发展特产业
一村一大实现稳定脱贫、接续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其中陕西省柞水县因地制宜发展木耳产业的实践便是成功范例之一,被习总书记称赞为“小木耳、大产业”。
实践探索
柞水县地处秦巴山区,域内“九山半水半分田”,自古拥有种植高品质木耳的丰厚资源和优良传统。但是,由于当地木耳生产加工“小、散、弱”,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足,木耳的优质没有形成产业的优势,资源的富集没有化为百姓的富裕,这里曾长期背负陕西省深度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标签,是典型的“抱着金
发展特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柞水县“小木耳、大产业”的探索与启示
◎ 孙 昉
在培育壮大木耳特产业艰辛而火热的实践中,陕西省柞水县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在思想解放与政策创新相互激荡、政府担当与民众奋斗共同发力下,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规模为引领、效益为中心,通过一系列深入探索和大胆实践,稳健地开创出一条众高度认可、综合成效显著、本地特鲜明的兴业富民之路,可谓开对了产业扶贫的“药方子”,
充实了广大众的“钱袋子”、准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柞水县因地制宜发展木耳产业的实践,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小木耳、大产业”。
Rural Revitalization丨乡村振兴
企业或示范区域申报1项专利、撰写1篇调研文章)推动科
技特派员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常态化,组
建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技术队伍定期入村入户开展一对一
帮扶指导,广泛培养熟练掌握木耳栽植技术的职业农民,为
发展木耳产业提供强劲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重研发,延链条
坚持科技与生产结合、生产与消费并重,探索形成了
“三点一线”(科技与产业的契合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以及科技驱动脱贫产业发展主线)科技驱动脱贫产业发展
的创新机制,握拳聚力在攻克菌种培育滞后、生产管理粗
放、深加工产品匮乏、市场销售不畅等产业发展瓶颈方面
进行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先后完成地方特菌种对比实
验27个,制定生产种植技术规程4项,促进木耳由食品向休
闲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发展,
大幅提升木耳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木耳产品的附加值,积极
构建集研发生产、加工包装、储备销售、观光体验于一体
的全链条木耳产业体系。
(四)提质量,树品牌
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按照生产有记
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的原则,建立了高于国家标准的木耳分级标准与追溯体
系、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生产标准与诚信体系。深入挖
掘木耳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内涵,大力实施“柞水木
耳”公用品牌和“秦岭天下”“秋雷”“新田地”“野森
林”等企业品牌相融合的“母子”品牌战略,积极开展
“三品一标”认证,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工商总局认定为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扩渠道,促营销
遵循市场和木耳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了“政府+合作社+农民+电商
+网红”五方联动营销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平面
广告、两微一端等现代媒体平台和丝博会、农高会、农交
会、苏陕协作推介会等重大节会活动,进行广视角、全方
位的宣传推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和储运,建设全国
性的线上木耳交易所和线下木耳集散市场,加大与阿里巴
巴、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大型营销企业的合作联营,倾
力打造线上线下系统化的营销渠道和网络,努力实现“产
销两旺”。
主要成效
产业发展具有“涓滴效应”,产业收益能够扩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一经济学理论在柞水县的木耳产业发展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全县以小木耳撬动大产业,引发了众增收、集体受益、产业兴旺等一系列“蝶变效应”,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并被确立为陕西省乡村振兴先行区。
(一)带动了众增收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三变引领、三级推进”的思路,探索形成了“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和“公司+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以及“六型联结、三七分配”利益联结机制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带贫
益贫机制。截至2020年9月,累计带动6944户贫困户稳定
木耳产业成为当地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金米村现代农业园区木耳智能大棚
柞水木耳长势喜人
乡村振兴丨Rural Revitalization
脱贫,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占全县产业扶持户总数的67.7%,全县农民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木耳产业,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4.04%降至0.91%,曾经不起眼的小木耳变成了众增收致富的“金耳朵”,并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经典案例”。
(二)壮大了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成,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柞水木耳从秦岭野生到家庭作坊种植再到大规模产业化,突破了原始积累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制约因素叠加等三重短板,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和集体经济的重要引擎。截至2020年9月,全县9个镇办建设100万袋规模的木耳示范基地30个,累计建成木耳专业村44个,培育木耳龙头企业9家和种植大户2000多户,发展木耳2.52亿袋,产出干木耳1.21万吨,实现总产值13.26亿元,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实现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从破土萌芽到全面开花的裂变。
(三)实现了产业兴旺
在木耳产业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转变中,成功培育金木耳、玉木耳、羊肚菌、竹荪、灵芝等7种珍稀食用菌和神人、青卷等5个木耳新菌种,开发木耳露、木耳脆片、木耳冰激凌等休闲食品以及木耳脯、木耳茶、木耳粉、木耳醋、木耳益生菌等系列保健产品共计16类82种,构建了从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精深加工、销售终端、仓储物流、废弃菌包处理到信息服务的多元化产业矩阵,以及“赏木耳景
、看木耳戏、听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的综合业态,形成了区域特鲜明、比较优势突出、产业体系完备的“一县一业”大格局。
经验启示
在培育壮大木耳特产业艰辛而火热的实践中,柞水
县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在思想解放与政策创新相互激荡、政府担当与民众奋斗共同发力下,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规模为引领、效益为中心,通过一系列深入探索和大胆实践,稳健地开创出一条众高度认可、综合成效显著、本地特鲜明的兴业富民之路,可谓开对了产业扶贫的“药方子”,充实了广大众的“钱袋子”、准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一)上下联动、干部带头是前提
“村看村户看户,众看干部。”所以,发展产业必须有效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示范效应,只有上级领着干、干部带头干,才能实现众跟着干,只有给众吃下一颗“定心丸”,才
能吸引其深度参与产业发展,进而形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磅礴力量。
(二)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是关键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产业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结合当地实际选准路径和模式,实施错位发展,不能搞生搬硬套和简单复制,以防“水土不服”。同时,还应通过“一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丰富新业态,实现多元发展,避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力求最大限度降低和防范产业风险。
(三)众增收、集体受益是根本
发展特产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实现众能致富、集体有收益。这就要求发展产业不仅要做大“蛋糕”,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效益,保证集体经济保值增值;还要分好“蛋糕”,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发挥众的主体性作用,让众能够充分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四)科技支撑、创新赋能是保障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特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中培育发展的特产业要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惟有坚持用先进科技为特产业赋能,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确保产业拥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每一种探索和实践都闪耀着创新创造的智慧灵光,“小木耳、大产业”既是柞水县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晶,也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时代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对于其他地区发展特产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期待柞水县“小木耳、大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持续发展壮大,不断结出新的硕果,发挥更好的典
型作用。
作者简介
孙 昉 陕西省社科院办公室主任
这位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的女孩叫李旭瑛,柞水木耳通过电商平台走进千万百姓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