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小康第一村——甲尔坝
inhuanet  2008-02-26 11:34  来源:包头日报   
字体 [   ]  [ 打印  [ 发表评论 ] [ 关闭
    1996年,一个已经拥有了城市户口、稳定工作的小伙子,毅然放弃了这一切,恢复了农村户口,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经过一番艰苦努力,1997年他终于在村民公开投票选举中,以最高票数如愿当选村委会主任。此后的每一次换届选举他都以95%以上的得票率连任村长,8年后他兑现了自己当初对村民们的承诺——“让每一个村民年收入过万,提前过上小康生活2006218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示报告会暨2005中国十佳小康村揭晓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村荣膺2005中国十佳小康村称号,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村庄。

    这个人叫周葆纲,这个村子就是甲尔坝村。

    城中村·小康村

    甲尔坝村位于青山区和昆区交汇处北侧,东临青山宾馆,南临莫尼路,民族东路穿村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总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现有村民6562243人,流动人口8210人。

    2005年是甲尔坝值得记忆的一年,这一年,该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100元。现在,全村80%以上的村民从事商业、服务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三产业。由于村集体经济发达,全村推行了养老金、助学金和取暖补贴制度。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1000元;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领取养老金1200元;被公办大学录取的大学生,每人奖励1-2万元。目前,村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5平方米,投资1.6亿元的新村住宅区基本建成。电话、家用电器普及率达95%以上,村民拥有小汽车75辆,成为远近闻名的都市新村。该村先后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十佳小康示范村四星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往甲尔坝村一路走去,你会看到甲尔坝村的宝格特蒙古风情园、三森美居建材城、甲尔坝农贸市场等集体企业。走进甲尔坝新村,清新淡雅、错落有致的欧式住宅,首先闯入眼帘。负责新村物业管理的村民向我们介绍,新村占地0.4平方公里,按照四高一流五统一的高标准规划进行建设,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内蒙古西部地区50年不落后的一流小康样板示范村;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配套。从1999年开始分期分批施工建设,其中欧式二楼350户,高层住宅450户,现在已经基本完成。

    沿着柏油路往村子里走,会看到村里的文化活动室、科技活动中心、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卫生院、停车场、商业中心……尽管是冬天,但依然可以看出新村内留有很多绿地和广场,每座别墅的门前都留有一小片绿地,不难想象春夏时节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的景象。小区内私家轿车来来往往,如果不是大门口写着甲尔坝新村,很多第一次来的人都会以为误入了哪个高档社区。村民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村的绿地面积已达到51%,是自治区现代化新型农村人居工程的样板,每到夏秋时节,都会有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者来参观学习。一村一大”

    土房·砖房·洋房

    因为想到村民家里看看、和村民们聊聊,所以很冒昧地摁响了一户村民家的门铃,在按门铃之前已经准备好解释的话和可以说明身份的证件,可没想到门铃一响女主人就把门打开了,热情地把我们几个陌生人迎进屋里,然后才问我们有什么事。我们说明来意,女主人就赶紧张罗着倒水,让我们先喝口水暖和一下,根本就没提要看看证件,那纯朴的笑容中,看不出在陌生拜访中常见的疏离和防备。

    女主人叫孙三媛,在她的陪同下,我们开始在她家参观:宽敞明亮的客厅、舒适典雅的沙发、高清晰度的彩电、装饰考究的厨房,还有配备宽带的电脑房,看得出主人在装修时费了一番功夫。而孙三媛却快人快语地说:我们家已经落伍了,因为是第一批搬进来的,装修得比较早,现在人家都是请专业设计师设计装修,别看我们家楼上楼下160多平方米,在村里可不算是大房子,现在很多房子都是200多平方米的,还有带电梯的小高层,那才漂亮呢。要不是村里统一规划,我们就算有钱也住不上这小洋楼,顶多是多盖几间大瓦房。别看房子有160多平方米,我们买房时每家每户只花了7万多元,而且不用交物业费、卫生费,这些都由村里负担,水费、电费、暖气费村里给补贴一半,住在这里花销并不很大。孙三媛1987年从萨拉齐嫁到甲尔坝村,当时丈夫郭永刚家里只有几间土坯房,那时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为了这个心愿,婚后不久丈夫郭永刚就外出打工,经过七、八年的积攒,1995年小两口终于搬进了令众乡亲羡慕的砖瓦房。当时心满意足的夫妻俩做梦也没有想到,2002年他们又搬家了,这次是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的欧式小洋房。与七年前不同的是,这次不只他们一家喜迁新居,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忙着往新落成的别墅里搬。

    早在2000年,郭永刚就结束了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回到村里承包土建工程,用他的话说是守家在地不怕被人欺负,既挣钱又省心。如今郭永刚还经营着一个铁矿,效益逐年见好,村里给建的大棚每年也能收入近万元。看到他们的幸福生活,孙三媛娘家的老乡们,纷纷求她在甲尔坝村介绍对象。

    分钱·入股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很难想象甲尔坝村是怎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问题多多、亟待治理的城中村,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十佳小康村的。

    在第三届中国十佳小康村颁奖过程中,给甲尔坝村的颁奖辞里有一句话说得好:集中财力发展村级经济,把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这是他们的成功之路。因为甲尔坝村因地制宜搞集体经济,使得这个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小麻雀变成了金凤凰。

    1998年,民族东路扩建工程的实施是甲尔坝村发展的一大机遇,由于道路扩建占用土地,甲尔坝村得到一些占地补偿金,面对村里土地少的状况,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周葆纲有了想法,与村委会成员协商后,他们没有像其他被征用土地的村子一样分了钱了事,而是组织干部和党员挨家挨户说服村民把这笔钱集中起来发展集体经济。1998年甲尔坝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集体经济实体——宝格特风情园。随后,村委会对村东的300多亩土地进行规划,集体投资1400万元,建起了327栋高标准温室,无偿分给村民,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包头市远近闻名的花卉基地。这些温室中,有一小部分村民自己种花种菜,绝大部分则是出租出去,村民收取租金。1999年,甲尔坝村开始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一间间破旧的平房被拆除,一幢幢欧式别墅拔地而起,村民们一批批搬进了自家的洋楼2003年,村里集体投资1.2亿元建成了包头市最大的建材城;2005年投资1.28亿元建设的甲尔坝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06年开始运营,目前是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已成为包头市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典范,被市商务局评为2007年贴近老百姓切身利益、为老百姓服务的十大民心工程

    村里大大小小的集体企业很多,但没有一个是甲尔坝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直接经营的,经营者对外公开竞聘,村里只按合同收取承包费。用周葆纲的话说:市场经营不是我们的强项,交给专业人士经营,村民的利益才有保障。村里投资建设的一个个项目不仅使本村的富余劳动力到了就业机会,也为周边城区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富裕后的村民特别重视教育,村小学每年享受村集体10万元拨款,他们的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学使这所农村小学赶超了城里小学的教学条件,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产业,而不仅仅依赖集体,谈生意是他们聊天的主题。

    村民孙振良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把占地的那些补偿款挨家分下去,有本事的人拿上钱或许能致富,没本事的拿上钱不是被骗就是挥霍了,没有了土地又没有其他生财之路,想想都觉得很艰难,哪能有现在这么多企业,不但子女上学、就业不愁,连养老村里都包了。(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