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西湖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自然山水是造园的基础、创作的本源,经过种种造园技术手法,使朴素的自然美得到提炼加工,赋与自然美以人的审美感情,构建出高于自然美的园林。
第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园内的殿阁亭榭以及其他建筑都与自然山水花木结合起来,创造出天人谐和的境界。
第三,诗情画意般的情趣。中国园林的设计构思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艺术,园中景观富有诗歌的韵律感和国画的写意魅力,情景交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潮州西湖等。值得一提的师,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变、雅朴、空透四大特点。多曲是为了和风景环境和谐组合,设计曲径、曲桥、曲廊、飞檐翘角等;多变是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灵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的风格;空透是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环顾四周,尽情赏景,以达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字浪漫的观景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分为四大类型: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和名胜园林。
    艺术特点:效法自然,巧于因借,因地制宜,园中有园,建筑得体,起开结合,多样统一,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 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如上海豫园大假山、景区的意境都非常含蓄,深有含意;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上海豫园,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九曲桥、茶楼一景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得月楼,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豫园景的兴趣。进人大门后,仅见三穗堂,而看不到园之美景,经一曲几弯进人仰山堂以后,看到了如此壮观的城市山林,于是游兴大发,使人捉摸不到佳境究竟在多少深处?进去后,首先是鱼乐谢,其次是,又是点春堂,再会景楼、玉华堂,确是一个景比一个景大,一个景比一个景好,使游人兴趣始终不绝,这就是含蓄所带来的效果。北京颐和园也是如此,颐和园人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倍觉美不胜收。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正如明代画家唐志契所说: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这正是含蓄的原因和审美效应。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怎样融合?怎样协调?最重要的就是要顺其自然、追求大趣。当具备山林胜地的条件时,极力使建筑妥贴地溶人自然环境,如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竹里结茅,把建筑融洽地溶人自然环境;在建筑较密集的情况下则要在园中、庭中开池浚壑、理石挑山、移竹栽梅,把自然妥贴地溶进建筑环境之中。另外,自然溶人,并不满足于国中、庭中堆凿人为山水,只要周围自然环境有胜景可借,还要进一步通过借景,让国外的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当然,在自然溶入中也应该注意建筑在布局上、形态上或彩上都要顺其自然,具体来说,布局宜灵活,形态要以曲为美,彩需朴素无华,人们虽然身处人造环境的有限空间中,却令人有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之感。当代作家、园林鉴赏家叶圣陶先生曾深有体会地在《拙政诸国寄深眷》中写道: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楼、榭、轩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构成完美的图画面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
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形成

  中国古典园林闻名世界,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创一格。我国古典园林从其形成的那天起,就同山水画、山水诗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它在世界的园林体系中属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发端于殷商,觉醒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殷商时,为帝王游猎行乐之需出现了。这时它仅把天然风景优美的地段因围起来,畜养禽兽,建造灵台、灵沼,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之用。 
  到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动荡,经济衰退,士人们的处境也是朝不保夕,因而他们纷纷仿效老庄,以无为浪漫、归隐山林为高雅。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主导下,游山玩水便成了风气,名士们行吟于山水之间,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大量涌现,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自然山水园也就应运而生。 
  到了唐代,造园之风大盛,并且很多诗人画家都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他们赋予古典园林以诗情画意的品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首先开创了江南文人写意园的先河。到了宋代,由于文人写意画的勃兴,进一步把诗情画意引人园林,使园林艺术包含着深刻的意境。至此,我国古典园林从内容到形式已完全定型,基本趋向成熟。 
  明清时期,我国山水式园林发展到了高峰,北方出现了许多帝王园林,南方则出现了许多私宅园林。我国古典园林以南方私宅园林为代表,其中尤以苏州园林为最,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