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7K#iS III Landscape M y th s
如今的苕溪
四千年前大禹在余杭做了什么?文I柯一楠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位帝王,如果给每个人都做一份履历
表,夏朝的第一位帝王大禹的履历,可谓精彩夺目,表格的主要功
绩这一栏,最让人叹为观止的便是“治水”一项。因为他治理滔天
洪水功劳卓著,英明的舜把帝位禅让给他,可见大禹在当时有多
么得人心。而“余杭”这个名字据传就与大禹有关,现在余杭的禹
航路上,还竖立着一座高大的大禹铜像。
“改良”治水技艺
大禹治水,算是子承父业,在作好传承之外,难能可贵的是他
68丨山抑
对治水这门“传统技艺”进行了改良。
话说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百姓安全和农 业生产,尧帝就把各部落的首领召集起来开 会,希望大家能推荐一个治水能手,委以治 水重任。各位首领围坐在一起商量了许久,最终任务落在了鲧身上。而鲧正是大禹的 父亲。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俗语也不知 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鲧的做法倒是挺符 合这句话的,他觉得既然大水会淹没城池农 田,只要建造比洪水更高的堤坝和城墙,把 居住区围起来,不就大功告成了吗?于是,他“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希望能把洪水 堵在门外。
然而,一次次建起堤坝和城墙,又一次 次被无情的洪水冲毁,鲧还是不能把百姓从 水害中解救出来。尧帝是个宽厚的人,他给 了鲧九年时间,结果却仍然令人失望。事已 至此,要是不惩罚鲧,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啊!于是,尧帝将鲧赐死于羽山。
这个时候,舜帝继位。帝王换了一茬,黄河却依然在泛滥。治水工作还是得继续 下去。舜得知鲧有一个叫禹的儿子,这些年 来一直跟着父亲忙碌在治水工地上,比起其 他人,禹的实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于是,他决定把治理洪水的任务交给禹。
传说有一天夜里,禹的母亲女嬉梦到一 个虎鼻大口、河目鸟啄的男子,男子对她说:“我是上天金星之
精,如今天下洪水为害,百姓遭难,我不忍心看生灵涂炭,特下凡治理水患。你与我有缘,我就托生到你腹中吧。”十个月后,禹呱呱坠地。女嬉往襁褓中一看,只见儿子嘴似鸟啄,虎鼻河目,和当初梦 境里的男子一模一样。
舜帝应该并不知道禹是金星转世,但事 实证明,他的选择非常正确。
父亲的死带给禹的不仅是触动还有启 发,他汲取父亲失败的教训,总结多年来治 水的经验,把父亲的“围堵障”,改为“疏顺导 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规律,顺 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 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 了水患。
水患消除,百姓们再也不必提心吊胆地 躲在高地上,他们迁回肥沃的平原,开垦、耕 种,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
江南治水
在大禹治水的十多年里,余杭便是他亲 临之地。那时的浮玉山(天目山)下游全是 汪洋大海,如今杭州的南北高峰、临平山、半 山等,不过是大海中的几个小岛而已。当地 百姓经常受到大潮和洪水的侵害,苦不堪 言。治理好黄河不久,禹便受舜帝指令,前 往江南治理水患。
这一天,禹乘船到达杭州湾海域,行行 停停,眼看天就要黑了,得个地方歇夜。穿过茫茫的暮,他
依稀看到前方有一个小山尖,于是驾着小船来到山脚下。上岸 后,他担心小船被水冲走,便将船反扣在了 山尖上。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为“舟枕
2021年3月号(上)丨69
III Landscape M y th s
山'
关于舟枕山的具体位置,宋《咸淳临安 志》里是这么写的:“在县(今余杭镇)西北二 十五里。高一百七十六丈,周回一十里。山顶有石穴。古老云:禹治水维舟之所。”
到达余杭后,禹每天都在各地观测,为 的就是弄清钱塘江水域和南北中苕溪水势 走向和这一带的地理地貌,以便顺势利导,把浮玉山(天目山)之水引向大海。南北中 苕溪溪流纵横复杂,要将三溪之水疏导入海,又要防止东面海水倒灌,不仅是个庞大 工程,而且难度系数极高。禹被难住了。无 奈之下,他在舟枕山设置香案,沐浴焚香,虔 诚跪拜,祈求上苍托梦赐教。
也许是心诚则灵,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 所梦,禹当晚便做了个梦。梦里,面容慈祥 的西天王母娘娘端坐在一片祥云之中,好言 宽慰道:“你不必着急,明天一早,就有人带 着宝物来助你一臂之力了。”
禹一下子惊醒了,只见东方露出鱼肚白,天就快亮了。他回想梦中情景,一切都 显得那么真切,心中正狐疑时,却见山脚下 颤颤巍巍走来一个白发老太太,面容与梦中 所见的西天王母娘娘竟有几分相似。禹赶 紧迎了上去。
老太太见到禹,二话不说,从宽大的袖 口内掏出一条金光闪闪的小蛇,笑着对禹 说:“你不要小瞧这条小金蛇,它可是上天的 神龙,能助你规划三溪流向。有了这神物相 助,治水必能大功告成。”说罢,老太太把小 金蛇交给禹,转身飘然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中。禹恍然大悟,这是王母娘娘恩赐宝物啊!
禹到浮玉山下,接着把小金蛇从袖口中 放出。说来也怪,那小蛇迎风就长,只片刻 就长成一条丈八长的金神龙,口吐红信,脑袋扬得高高的,朝禹点了三下头,只见一 阵狂风,浮玉山前后出现三条溪流。神龙一 一游弋,禹便带领手下随这神龙所经之处筑 堤疏流。
南北中苕溪水流至余杭地面,祌龙突然 一个转身往北而去,出了余杭地界,三溪也 归成一溪,统称为东苕溪。
有了金神龙的帮助,筑堤工作顺利了不少,但还是会有突发情况发生。有一 次,禹在苕溪边发现了一个极深的地洞,不 管用多少土填埋,洞中始终有水不断汹涌而出,将禹修好的堤坝冲毁。大禹非常纳 闷儿,他来到洞口察看,突然瞥见一个满身 鱗片的怪物一闪而过。大禹惊魂稍定后,冲着洞口喝道:“何方妖孽,快快显形!”话 音刚落,一阵腥风从洞中卷出,只见那只长 满鳞片的四脚怪物窜出洞口,
头上犄角歪 斜,原来是一条龙。歪角龙尾巴一掀,洪水 就高起几尺,身子一滚,浪头就冲起几丈,玩得十分起劲。
禹认得这是龙王的三太子,想不到跑到 这里兴风作浪。他举起宝剑就向歪角龙砍 去,金光一闪,歪斜的犄角被削掉了一半。歪角龙吃痛,不敢恋战,赶紧逃入洞中,瞬时 不见了踪影。
大禹为了避免歪角龙再次从这个洞里 出来,祸害人间,就用两块青石板把洞口封 死了,又把自己的宝剑镇在洞口。这样,歪
70I山祕
角龙就被镇在洞里,永世走不出来了。
余杭之名
后来金神龙在治水时牺牲,精魂回归 天庭后,被天庭敕封为卫士大神。传说神龙 牺牲的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余杭 仓前、五常等地必在每年端午划龙船纪念它。
控制了水患,禹也没有忘记王母娘娘的 大恩,他在舟枕山建了一座娘娘庙,为王母 娘娘塑造金身,天天朝拜。这就是余杭舟枕 山大禹谷娘娘庙的来历,舟枕山也因此被称 为娘娘山。
水患既除,当地百姓自然对禹感恩戴德,为纪念他在此舍舟航登陆,人们就把这 个地方叫作“禹航”,后来就成了 “余杭'余杭之名在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当时的余杭属 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则属于楚国的领土。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在今杭州境内置钱 唐、余杭两县,属会稽郡,余杭正式成为一个 行政区域。余杭之名的由来,除了上面的故 事,另一个说法与越地文化有关。“余”是越 地地名常用的说法,根据清代李慈铭《越缦 堂日记》:“余姚如余暨、余杭之比,皆越之方 言……其义无得而详。”
landscape是什么意思杭州关于禹治水的故事还有很多,何止 余杭境内。富阳的馒头山,据说也是禹治水 留下的痕迹。传说如今富春江一带在古时 也是汪洋一片,禹考察地形后,制定出治理 方案如下:切断长山弄,堵住鹿山口,沿汤山 岭将水放到东海去。方案通过后,出动了上千人力,日夜挖掘,渐渐挖出一条大河。眼 看快要完工了,禹终于得空歇一歇了,他坐 在谬鼓山北边,一边休息一边吃馒头。刚咬 了一口,突然看到上游有一股暗流转了向,直冲荡荡畈。荡荡畈里有大片良田,这要是 被大水淹没,老百姓靠什么生活?禹来不及 细想,惊呼“不好”,顺手把馒头抛进水里,并 大声喝令:“堵住!”说来也怪,暗流被这馒头 一堵,马上调头向东流去,直奔大海,成了现 在的富春江。大禹抛在江里的馒头,后来变 成了一座山,这座山就是场口乡的馒头山。山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缺口,就是大禹咬过一 口留下的痕迹。詡
小链接:
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夏本纪》《尚书.虞书.益稷》《孟子•滕文公上》《吕氏春秋》《华阳国志.巴志》《庄子.天下篇》等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
除了传说,关于大禹治水的主题画像
和塑像也有不少,而这些画像、塑像中的 大禹为何手里总是拿着一把“叉子”呢?其实,大禹手里拿的是当时普遍使用的农
业生产工具—耒耜d据《易经.系辞下》记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 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可见,这个 耒相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个木头棒子加上
个比较粗的横梁,后面也有石制、青铜制 的横梁。先秦以前,耒耜一直都是人们农
作的重要工具,它的作用就是用来翻土,跟现在的锄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1年3月号(上)丨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