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生包在饺子
饺子这种面食,可算作中国人的一项独特发明。
虽说我们也吃包子、面条、烧饼、馄饨,可是对于饺子似乎有着别一般的深情,如同父母在一大帮的孩子中更钟爱于那最小的宝贝儿子。包子面条可以天天吃,然而到了需要庆祝的节日时,饺子就成了首选。春节吃饺,冬至吃饺子,迎财神吃饺子,元宵节是晚吃元宵早吃饺子,仿佛只有这饺子最能将节日的喜庆和欢愉体现出来。
外国人也吃面食,他们若是加馅儿,却是要摊在表面,做成披萨。不像我们,总要用面将馅儿紧紧密封起来。这两样做法,或许显示了含蓄和张扬的两种性格不同,也或许表现出封闭和开放的两种文化差异。总之,我们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饺子的全部妙处并不在于夹起来咬在嘴里时刹那间的美味,亲手包作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鲜肉、芹菜、豆腐、粉丝,咚咚咚地剁成山响;白面团在桌上搓、揉、揣、切、擀,面粉魔术般成了圆圆的面皮;一家人齐上手,面皮和馅儿变幻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面宝宝,这有说有笑的场面,怕是最具中国特的温馨和浪漫了。若是换作去超市花几块钱买来速冻的成品,甜美和
生活哲理温馨全无,味道也差了去。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将眼光盯着结果是多么乏味,品味过程,你才会得到真正美妙的体验。
将一张面皮摊在左手掌里,右手执筷子夹了馅儿来包。这馅儿的多与少可全凭着经验,切莫贪多。贪心不足的人总嫌馅儿不够,可着劲儿地往面皮上堆。面皮的能耐是有限的,它只能容下那丁点儿的馅儿,贪多的人没法收场,终了还是要把已到手的送还。这样的生活哲理几乎处处可见,股市讲究不贪不急,生意讲究进退有度,官场讲究不温不火。子曾经曰过:“过犹不及。”分寸的把握人人都会说,却历来是处世的难点。
可是也不能一丁点的馅儿也不放,光光一张面皮无论叠出多美的花形也不能称作饺子。我们吃饺子想要品尝的是那面皮里的馅儿的滋味,这就如同我们喜爱鲁迅是因为他文章的犀利,我们崇敬周恩来是因为他人格的高尚,我们欣赏徐悲鸿是因为他艺术的精湛。这是一种抛却外表而对内涵的沉醉。虽说这是一个充满浮华和躁动的社会,可肚里没有点真东西也很难受到欢迎。
总有些新手包出的饺子一煮就烂,将好端端的水饺变作一锅浑浑噩噩的肉丁汤。那是他不忍把漂亮的面皮用力捏合,饱饱满满地虽是像个饺子,可是却经不起热水的浸煮。只有意识到
艰苦挤压对于饺子的重要性后才算真真学会了包饺子。人生便也如此,初出茅庐的人看似聪明精干,如果没经过社会的挤压拿捏,他不会成型,不会成就大的气候。
经验老道的主妇们不仅能包出上等质量的饺子,还会将饺子捏合成不同的花形,那花边的、三角形的、棱角形的,看了就让人赏心悦目,然而煮好了吃在嘴里却是同一个味儿。俗话说:“包子好吃不在褶子。”饺子也一样。其实好多的人和事也都这样,我们总是喜欢表面的花哨,忽略了对本质的审视。做人做事,对人对事,我们是不是应该就此作一番思量呢?
对于多数主妇来说,想把馅儿和面皮在量上精确到分毫不差几乎是不可能的。面皮用没了,馅儿却还多着呢。忙忙地另擀些皮来,馅儿却又不够了。还剁馅儿吗?那可有你忙的了,宛似笑话里那个总也锯不齐桌腿的木匠,劳苦而没个止境。其实多出点馅儿不妨做成圆子什么的也行,不必追求完美。如果你一味地讲求完美,那你的生活会是多么地累呀!留点缺憾有何不好?有时候,缺憾在所难免,缺憾的美才是一种质朴的美。
当饺子煮在水中时,冷水烧成热水,热水烧成开水。水饺在水中轻轻翻滚漂浮着,这时可是心急不得,盛早了那就是半生不熟。要让饺子在沸水里滚了再滚,漂起再沉下,沉下再浮起。这时,你才能吃上热腾腾的熟饺子。不在水深火热中翻滚几遭,就不会成熟,这话说的
难道仅仅是饺子吗?
小小一盘饺子,包出哲理,包出人生,如果没上手亲自包一包,怕是很难悟出这番道理呢。
2011.2.17.
(金秋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