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年第0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221(总134期)JOURNAL OF LIAONIA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ri No.134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探究
——以“儿童故事”章节为例
洪妍1张东亮0
(1.2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抚顺市113112)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的核心任务,是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重要战略。《儿童文学》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相契合,从人文、历史、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凸显了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儿童文学》课程充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施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高职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021)02—0057—23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谈到:“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掌握儿童文学各类体裁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演练朗读、讲述、表演和阅读指导,达到强化专业学生语言教育方面的职业能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儿童文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其一是“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意在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政资源,在传授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各类体裁的过程中,融入名家的优秀作品作为案例和赏析活动,使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职业品格,培养其道德修养和文学素养。
(一)家国情怀的表达
儿童文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赏析作品的方法,解读具体作品表达的思想。中国文学的长期发展与积累,为儿童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当代创作,契合儿童审美的作品,都可以囊括在儿童文学欣赏的范畴。从神话传说的集体智慧到文学创作的个人抒写,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家国情
怀,需要教师和学生挖掘并体会。如儿童故事类型中的历史故事,根据历史资料改编而成,以真人真事来启发儿童。历史故事从古至今,展示人类的勇敢和智慧,尤其是中国历史故事,通过真实事件或历史人物表现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孟母三迁》《陈毅的家教》等故事是以家为单位,叙述家风的重要性;<虎门销烟》《戚继光抗击倭寇》等故事反映了在艰难时期,历史人物为捍卫民族尊严所做出的反抗,是爱国的表现。
(二)道德情操的树立
优秀的道德成果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中华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古代故事中,还是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特别是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故事和民间故事中,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对立关系鲜明,更容易解读出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如民间故事《沉香救母》《木兰从军》表达的孝道,是千百年来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至今。中国革命道德是一种精神力量,需要不断发扬光大,如《一袋干粮》等红故事体现的牺牲与奉献,是现阶段也应该继承的美德。西方的民间童话中也有真善美情操的表达,像贝洛的《仙女》中通过善良与恶毒的对比,宣扬善有善报。现当代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道德的表达更加宽广,思考的空间也更大,如儿童戏剧文学《猫先生》里表面上猫先生帮助小
收稿日期-00-22
作者简介:洪妍(1986—),女,辽宁省抚顺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影视艺术研究57
兔子回丢失的豆子,实际上猫先生坐享其成,不付出努力就得到了食物。
(三)
健康品格的塑造
儿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大多是正面形象,也有用反面形象为例教育儿童,如《狼来了》。但作品最终的意义在于培养儿童的健康品格,不仅是儿童,对专业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例如幻想文学、动物小说等,关于儿童或动物角的成长历程,都是塑造健康品格的典型案例,带给学生思考。《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最初是一个撒谎、爱恶作剧、不爱护动物的儿童,在被施了魔法骑鹅旅行的途中,一点点成长为有爱心、勇敢的小男孩;儿童故事《煎饼帽子》中不服输的迈克;童话《丑小鸭》中逆境成长的丑小鸭;图画文学《从前的船》中集思广益、团结合作的小动物们,他们都拥有健康的品格,积极向上的情感,以鲜明的形象特征完成主题表达。
二、儿童文学中“儿童故事”章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儿童文学课程单元包括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图画文学、儿童戏剧等内容,其中的“儿童故事”是重要章节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故事的理论知识,具备赏析和讲演儿童故事
的能力。“儿童故事”章节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开展“课前预习、课中讲一一思一一练一-一评、课后延伸”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不同类型的儿童故事表达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信念,体会儿童故事中爱的主题、美的表达和优秀传统文化等。
(一)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儿童故事的定义及现代故事和民间故事的区别;理解儿童故事的特征;掌握儿童故事的类型;熟悉儿童作家的经典作品。
二是能力目标。要使学生能够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选取故事;掌握讲述和表演儿童故事的技巧,具备讲述和表演儿童故事的能力,并能够对儿童和家长给予指导;提高对儿童故事的鉴赏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编能力。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培养学生自身的童心、爱心和耐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深入挖掘儿童故事中仁爱、善良和智慧等主题并深刻体会,能够将积极向上的情感传递给儿童。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实施内容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新课程理论内容,并每5人一组,分别出三种类型的儿童故事,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课中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熟知的儿童故事”有哪些?
理论知识讲解
(1)解释儿童故事的定义。
(2)分析儿童故事的特征。
(3)讲授儿童故事的类型。
实践环节训练
(1)儿童故事赏析。
(21儿童故事讲述和表演:①故事讲述练习;②故事表演练习。
单元小结
了解儿童故事的定义;掌握儿童故事的特征和类型;理解儿童故事赏
陈毅的故事析的方法以及儿童故事讲述和表演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课后知识延伸学生录制儿童故事讲述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理论知识讲解部分。首先,利用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阅读、观看文本和视频故事后,讨论案例内容具有的特征,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总结并明确知识点内容,强调儿童故事在文学形式的外衣下,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儿童故事的主题和意义是需要幼儿教师提炼后传播给儿童的,学生要能够掌握理解儿童故事中体现的美好品德或丑陋行为以及爱的教育和美的主题表达。在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品德修养得到强化。其次,儿童故事的类型以名家名作为案例,讲授各类儿童故事的含义、特征及对儿童的意义。深
41
挖这部分内容的思政元素,例如民间故事体现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生活故事中蕴含的美的心灵和智慧;历史故事中的榜样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等。
实践环节训练部分,一是赏析儿童故事,按照课前的分组,要求每组成员根据教师给出的儿童故事案例,结合儿童故事的特征,分析该案例的特征体现。介绍陈伯吹的“故事选择六原则”,讲解如何根据儿
童的年龄阶段选择故事。二是儿童故事讲述和表演练习,要求学生了解讲述故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从课前预习的三个故事中挑选一个,设计故事结构脉络,进行练习。故事讲述练习要求学生能够依照口语化的表达对原作故事进行适当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之后,每组学生将故事改编成剧本,自行选择角,讨论环境创设和人物的具体表演设计,练习之后在班级展演。
三、《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虐童、幼儿教师与家长的矛盾等问题频发,也使大众的目光聚焦在幼儿教师从业资格的认定上。因此,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格外被重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成为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度不高,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这都是大学期间专业教育需要攻克的难关,要在每一门专业课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遵守职业操守。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学前专业的基础课,要充分发挥其感性力量,通过儿童世界去唤醒学生的童心。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是“孩子们的世界”,根据故事中的形象,成人会慢慢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儿童文学是儿童与成人互相理解的平台”⑴,儿童文学作品呈现的是充满稚趣和纯真的世界,展现的是儿童自然、朴素的形象特征。阅读和赏析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有助于学生走进儿童的世界,了解儿童的生活,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在此基
础上尊重和关怀儿童。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学生在儿童的故事中,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和生活,重拾童心,滋养心性。永葆一颗童心,有助于学生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其心理和行为,能够使学生形成牢固的职业理想,认识到幼教事业的神圣和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摆正对儿童的态度,尊重儿童的生长规律和人格。
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理性思维占主导的精神世界中,重拾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儿童文学》课程的实践部分应该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为过程,提升学生语言教育能力为效果,完善课程实践环节。首先,在讲述和表演儿童故事、儿童戏剧时,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打破一成不变的讲故事方式,将个人特融入到过程中。其次,儿童故事创编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儿童心理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儿童行为,由点及面发散思维创作故事,保证儿童故事来源于现实生活,符合逻辑。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儿童文学虽然是为儿童创作的,作品是用“浅语”⑵创作的,其读者人也包括成人,同样具有文学性。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儿童文学作品多采用简短的语句和单纯的技巧,使儿童易于接受。作品语言上通过转换叙述方式和语言的排列组合,创造稚气拙朴的风格,不仅受到儿童的喜爱,也吸引成人读者的注意和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作家个性的表现和思想的表
达,作家通过语言营造亦幻亦真的世界,给人带来或是奇妙,或是欢快,或是忧伤温情的感觉,好的作品的语言会给人力量、勾勒奇异的意象。
儿童文学作品不乏广阔场景的展现和自然风光的描写,使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秀美山川,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描写瑞典的风景。儿童文学作品也有丰富情感的表达,“爱”一直是儿童文学表现的母题,从情深无私的母爱父爱到真挚患难的友情,从爱生活到爱自然,无论是图画文学、童话,还是儿童小说、儿童戏剧文学,爱的主题从未缺席。儿童文学能够使学生在理解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学的力量,剖析故事结构,分析人物品格,体会情感的表述,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儿童文学作品的赏析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国儿童文学的部分作品蕴含着中华传统优秀品德,诠释善良、勤劳和诚实等美德,这不仅需要学生重温经典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广泛阅读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更要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弋红•儿童文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2&〔2〕林良.浅语的艺术[M].福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7:2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