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才重才的故事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惜才、重才,始终把人才看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力排众议启用首个女参谋
抗日战争中,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渡河东征之后,大批知识分子涌进了所在的一二九师。
一天,一个姓郭的女大学生到师部师长。热情地接见了这个女大学生。交谈之中,得知她为寻抗日救亡的军队,曾去投考国民党中央军校,几经周折后才跑到太行山,来投奔八路军。她向师长直接提出想当作战参谋。从心里赞赏这个女青年的胆识,便答应把她的请求向组织反映。
女青年走后,师长立即征求作战科长和参谋们的意见。大家非常欢迎大学生战友到自己队伍中来,可一听是个女大学生要来当参谋,大家都不同意。
有些生气地问:“人家是大学生,有文化,你们为什么不要?她一心抗日。先去考中央军校,人家不要她;咱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什么也不使用人家?张国焘思想流毒的那个‘鬼’,还在毒害你们呀,要认真打‘鬼’才行!”
参谋们都哑口无言了,最后不知是谁壮着胆子从嗓子眼里嚅嚅挤出几个字:“女的,干军事……”
话还未了,就开始反驳这个封建、落后的观点:“女的?女的照样领兵打仗,挂帅称将。咱们苏区和红军中,娘子军连,女兵队有的是,干军事当师长、游击队长的也不少,你们都忘了?怎么越革命思想越倒退?”
参谋们觉得师长说的有道理,但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有人说:“既然组织上都同意了,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举双手欢迎!”
师长听出大家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想通,便说:“我可不光是双手欢迎,我还要先伸手去向组织上要她哩!免得别的部门先要走了!”
听了这几句话,大家深感师长对人才的爱惜。
郭同志的申请很快被组织批准,她成了一二九师第一个女侦察参谋。不久,郭同志就立了战功。她奉命去侦察鬼子的一个炮楼,执行任务时突然受到袭击,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她的腿。郭同志凭着顽强的意志,拖着伤腿,回到了司令部。她顾不上包扎伤口,就急着向领导汇报印在脑子里的那张敌情图。然后,她才住进了医院。
听说后,亲自到医院看望了这位女参谋。他经常用郭同志的例子教育轻视大学生、特别是轻视女大学生的同志。大家深受教育,思想上发生了较大转变。
千方万计追回难得的经济人才
八路军一二九师有一个参议室,那里集中了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实际上是太行山根据地建设的“智囊小组”。
一天上午,来到参议室,他颇有预见性地对大家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看来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可是,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却要花费很大的的气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培养和寻各种专门人才,先把根据地的经济和生产搞好。”
参议室的同志们听后连连点头。顺着刘师长的思路,一位姓李的参议若有所思地说:“根据社
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办合作社,这样才能发展生产。”
“办合作社是个好办法。”思索着说:“关键是要从农民中培养合作社干部,要有懂农业经济和技术的人,许多事现在就可以着手做了,最要紧的,是要广罗人才。”
参议们感叹地说:“在我们中国,这类人才太缺乏了……”
大家一时陷入沉思之中。几分钟静默之后,李参议突然一拍脑袋,高兴地说:“有了!”原来,他想起他在抗日军政大学有一位同学,过去在大学里是学经济的,便说:“我有一个姓程的同学,是懂得经济的内行。”
“哦,你怎么不早说?”兴奋地站了起来,有些急迫地问道:“你那位同学现在在哪里?”
“前几天刚经过太行区,分配到鲁西北去当副排长了。”
又详细问了问情况,然后风趣地说:“怎么能让这样的人才从我们的眼皮子底下给溜之大吉了呢?”
参议室的同志们都没有在意这件事,以为人已经分配走了,又只是一个搞经济的,谁会有功
夫去操那么多心呢?
然而,却不这样认为。他回到师部以后,马上把作战科长来,说:“你赶快派人把那个姓程的同志请回来。”
作战科长有些为难地说:“人已经走了好几天,怕不好到了吧。”
不容置疑地命令道:“要派人去追!”
“是。”作战科长知道爱才心切,这个“特殊”任务和作战任务同等重要。他想起部队已经派出几批工作组下去,可以请工作组协助。
于是,作战科长派出通讯员跟各个工作组联络。当问到第一站时,对方回答说:“程同志前天已经离开这儿,往河北省的涉县去了。”
作战科长立即指示:“再往涉县去追。”
可是,涉县方面的答复同样地令人失望:“此人昨天已经走了,请到磁县方面查一下吧。”
于是,通讯员又急忙快马加鞭奔向磁县进一步去查。第二站、第三站、第四站……一直追到了冀西的铁路边上,才到了这位姓程的同志。
几天后,让人通知李参议,请他跟那位姓程的同志谈谈话。两位“抗大”老同学见面之后,李参议惊奇地问:“你怎么又返回来了?”
那位姓程的同志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李参议听后,禁不住赞叹地说:“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今天,刘师长也是广揽人才,追你这个‘韩信’呀!”
精谋巧计胜孙吴
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在抗日战争中,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个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用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一举歼敌千余名,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在解放战争中,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勤思善学成儒将
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使他不仅走完了从士兵到元帅的进步道路,而且成为无产阶级军事家,被誉为"儒将陈毅的故事"。在我军将领之中,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从小就崇尚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读私塾时常常最先到校,最后离校,他不仅把课文背熟,而且连注释也背下来。到了中学和军校,他更是勤奋刻苦,以致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步入行伍之后,他仍不忘学习。
大革命失败之后,党派到苏联学习,进苏联红军高级步校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再学外文是相当困难的。但他从字母和发音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竟然攻克了外语关,并获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绩优秀的佳绩。毕业时他已经能够准确地翻译俄国的军事理论著作。回国之后,成为我军第一位翻译科长。他借助俄文工具,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开阔了军事视野。还系统研究了苏军的条例、条令、作战理论,增长了正规化军队和打现代战争的知识。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在前线度过,他常常在炮火之中细扣兵书,置生死于一旁,而入心思于兵法之中,不绝于耳的炮之声时常成为他研读兵书的伴奏曲。比如,1941年八路军总部送来一部《合同战术》的译稿请校订。一年后这部译著校订好并复
印,在评序中写道:"这本书在校正中经过三次反扫荡的作战"。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几乎天天在打仗,左权同志就是在这期间牺牲的。即使如此,也不忘校订工作,他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学习任务。此后《合同战术》下部的译稿又送到的手中,校订完成并复印时,作序写道:"我在上爱国自卫战争前线时,带上这本《合同战术》及其译稿,才真正开始校正与补译。幸好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督促与我参谋同志帮助绘定之下,……完成了出征前一切工作"。《人民日报》报道说:"将军在戎马倥偬之中完成《合同战术》一书下半部之校译,计十万字。此为一百天来刘将军歼灭蒋军十一个旅之外又一重大贡献。……一百天来,刘将军驰骋于冀鲁豫大平原上,五战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战一次。""刘将军在极度繁忙的自卫战争中,稍有空隙立即开始校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