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有关挤车的作文,看过之后,感觉写得精彩极了。
细节,是一片好作文的基本要素,现在学生写作文,往往只是一个轮廓,至于每个事件的内涵和对人物性格的展示,只能是草草了事。虽说篇幅字数完全合乎要求,可细品起来,总觉得很空洞,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比如某学生为了表现妈妈的伟大,便叙述妈妈雨夜背她去看病的故事情节,可是对于妈妈冒雨的艰难,这位同学却只用“深一脚,浅一脚”六个字就概括了。本来很感人的一个事情,却被写得如此笼统,致使整篇文章也黯然失。就记叙文而言,如果说情节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文章才能丰满,才能愉悦人的心灵。所以说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还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细节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所谓,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也就。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
可以说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突出人物的性格。
例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中,有一处细节是:竺可桢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把那支放在铜套子里的钢笔式温度计,拿到院子里放好,然后做早操。做完早操又把温度计拿到屋里,记录当天的气温。这支温度计,他经常插在外衣右边的小口袋里,长久的插来插去,小口袋盖布总是先磨破了。这样,做衣服时,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块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
这不起眼的一小块口袋盖布却反映出这位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勤奋的可贵精神。又如,周立波的《分马》之中,作者对老孙头的刻画也有这么一个细节描写:
他狠很地抡起木棒,棒子落到半空,却仍在地上。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动作细节,刻画出老孙头对马又爱又恨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性格真实而鲜明。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谁能忘记阿q临刑前画圈的细节;谁不记得朱自清的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至于《变龙》中奥楚蔑洛夫穿脱“道具”——军大衣的动作,相信谁都会记忆犹新。这些细节描写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刻画人物离不开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这些常规的手法,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有细致入微的细节,就会使作品锦上添花,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突出、更典型。
二、展示故事情节。
话剧《陈毅市长》中,一开始介绍齐仰之的家时,特别提到了墙上那醒目的字条: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本室主人敬白。这个细节的出现为下文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开始陈毅市长好不容易“破门”,又受到“三分钟”的限制,而后陈毅市长采用激将法迫使齐仰之“破例”,有“三分钟”而到后来的“秉烛夜谈,三天三夜”。正是这个小小的字条而使剧情波澜起伏,故事情节也围绕这小小的字条而得到展示。人物性格也在矛盾中得到了展示。
三、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还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我们作文时又该如何去选择细节呢?
首先,要真。细节的描写必须入情入理,符合生活真实。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视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今中外的许多的作家都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列夫.托尔斯太曾指出高尔基的作品中关于火炉摆法的错误。
其次,是细。一是取材要小而具体,二是描写要细致入微。
三是要精。细节在精而不在多,杜鹏程说:“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细节描写贵在传神。
回首许多的文学作品,我们记忆最深的也无非是一两处的细节描写,可见好的细节描写无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平时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细枝末节,才能在作文时以小写大,见微而知著,给自己的文章添生辉。
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题的,它要借助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是戏剧还是诗歌,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就小说而言,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中篇,既就是短篇小说,也同样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起到文学作品所应起的艺术效果。其中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创作中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在整个艺术作品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它虽然只是“故事情况”中最细小的一部分,但是“描写得出的细节,且能使读者对整体——对一个人和他的情绪,或者对事件及对时代产生一个直觉的、正确的概念”(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短篇小说,篇幅虽小,容量不大,反映生活面比较窄,但是成功的短篇小说,同样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当然是与作者的艺术表达能力、艺术修养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就是作者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契诃夫的《变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这个细节描写就十分精彩,小说中前后四次写到军大衣,每次都有不同妙用。第一次是开头,写“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
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军大衣是沙皇警察的特殊标志,再配一个小包,便活画出了奥楚蔑洛夫耀武扬威、招摇过市、不可一世的态度。第二次是听说狗是将军家时,奥楚蔑洛夫忙叫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暴露了他受到震惊、害怕权势、外强中干、恐慌万状的胆怯心理。第三次是再次听说狗是将军家时吓了一跳,忙叫巡警“给我穿上大衣吧”,露出一副浑身发抖、胆战心惊的可鄙状态。这两次一脱一穿,虽然动作完全相反,却正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加上奥楚蔑洛夫那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的掩饰(借天气变化),更暴露了他虚伪、卑微的心理。第四次是结尾,写奥楚蔑洛夫恐吓了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表现了他虽然得到了充分表演,灵魂得到了充分暴露,但仍然恬不知耻,向
众发泄淫威,然后扬长而去的丑态。这篇小说,作者虽然注重了人物语言的描写,但是加上这四次对军大衣的细节的描写,就把奥楚蔑洛夫那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走狗的丑恶灵魂。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这里说的细节,往往是生活中很细微的小事或小人物的细微的神态动作,但由于这些细节选取得典型,描写得细致,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在短篇小说中,这种细节描写的手段和方法,向来受到作家的重视,有些典型的细节描写,能够长久留在读者的记忆里。鲁迅认为,从反映生活来说,短篇小说的作用是“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如果从刻画人物说,细节描写也同样具有这种作用,虽然着力描写的是“一斑”“一目”,是生活中的细微的小事,或人物的细微
的小动作,它的艺术效果却不同凡响。不仅如此,它还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深刻,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从孙犁的代表作品《荷花淀》里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里有一处这样写道: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的描写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寻着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是十分生动的。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妻子却在紧张的战斗中寻自己的丈夫,使紧张的战斗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写打捞战利品的过程中,作者对许多细节作了生动的描绘,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争着打捞战利品。这里,作者把打捞战利品与日常生活中的摸鱼揉合在一起了。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落后分子后,“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后来“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来,一丢过去的描写,渲染了胜利后欢乐的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那种相亲相爱稍带戏谑的感情。总之,作者把战斗情景与生活细节揉合起来写,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氛。作者也就是通过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既使作品的情节富有生动性,又使作品的主题得到深刻地显露,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广大众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英雄气概,谱写出了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再如王愿坚的《党费》里,写黄新的女儿妞儿伸着“细长的勃子”,“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她不肯听妈妈的哄劝”,“又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沾点盐水,填到口里
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一声哭了。”这一动人的细节,看似轻描淡写,着墨不多,但却生动活脱地展现了一个饥饿干瘦、垂涎欲滴的儿童心理和情态,它没有直接描写黄新的慷慨无私,但“无情未必真豪杰”,在“无情”之中显示了革命战士最丰富最强烈的人性和人情,揭示了人物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和无私无畏的美德。
由此可见,一个典型的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胜过许多的其他笔墨,而且使人物形象传神,使作品的主题深刻。如果没有这些细节描写,就会使作品显得干枯无味,它虽然是作品中一些细微的、渺小的事情,有些甚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东
西,但把它放进作品特定的环境中,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说,没有无细节的生活,更没有无细节描写的文学作品。从以上几个例子也可以看到,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中,起到了“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作用,当然我们是仅就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如果缺乏这些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就不能将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十分丰满,只有借助典型的细节描写,才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不仅能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主题深刻,它还能起到连接故事情节的作用。茹志娟的佳作《百合花》,就能充分得到证实。如对步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两
次,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又如对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表现了通讯员的细致和对革命同志的关心。第二次出现则更使“我”痛失战友悲愤心情,再如对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挂破衣服并高低不肯让新媳妇补,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并略带对新媳妇的愠意。第二次出现,通讯员“已经走远了”而“我”却还能看见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一直目送通讯员远去,加上下面对“我”的“后悔”心情的描写,简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真挚情感。第三次出现,不仅进一步证实担架抬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就是通讯员,而且说明他从抱扎所回团部后一直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来不及补就牺牲了。第四次出现,新媳妇“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中间包含着对当初使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包含着对烈士的痛悼和敬爱。以上这些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不仅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到了上述重要作用,而且使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更紧密,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从而增强了对读者的感染力。这些看来似乎不重要的细节,在小说中,象一条纽带,使作品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
总之,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动人的情节,都不能没有一定的细节描写,“缺乏细节描写的作品,会失去生命力,任何一篇短篇小说读会变成契诃夫所说的熏鲑鱼的干棒子。鱼倒没有了,光剩下了干棒子
陈毅的故事”通常我们会根据描写的对象不同,而将细节描写分成六种类型。
一、景物(环境)细节描写。
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既写出了沉郁凄凉之景,更写出游子孤独思乡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肖像细节描写。
如:成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藤野先生》)把“清国留学生”的辫子“高高耸起”,夸大比拟为“富士山”,形象突出,凸现了他们的庸俗丑态、腐朽糜烂,同时野流露出作者厌恶反感和鄙夷的神情。
三、语言细节描写。
如: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掌柜反复提到“还欠十九个钱”,
极其鲜明地刻画出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四、服饰(衣着)细节描写。
如: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五、动作细节描写。
如: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挥手之间》)在描写的这个动作时,用五个“举”字,一个“挥”字,以及比喻、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六、心理细节描写。
如: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