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课堂“动”起来
作者:林秀碰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7期
    福建省安溪县第六小学 林秀碰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也撰文《关键在一个“活”字》,指出一个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
    我校的娃娃大部分是务工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孩子们在学校可以用普通话交流,不少学生一回家都习惯讲家乡话,习作的语言白话较多。作文课成了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
    一、心动——平时积累
    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养兵干日,用兵一时。习作时,要让这平时积累的“兵”动起来。
    比如,在庆“六一”文艺汇演之后,趁着同学们方兴未艾,我让同学们围绕此次活动,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指导学生针对这文体活动的话题,有何好词、好句、好段可先露露脸,激发了同学们“说”的欲望。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如泉涌,有:化妆、打扮、喝彩、配合、美妙、曼舞、妙趣横生、高潮迭起,小演员们那五彩缤纷的服饰,那风采独特、刚劲豪放的舞姿,令人目不暇接,心花怒放。《北京欢迎你》《歌唱祖国》的旋律激荡着大家的情怀,我看见的是一个个庄严、激动、幸福的面庞,有了这样的平时积累做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也就先打消了同学们万事开头难的顾虑了。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
    2.通过些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听到的、想到的、看到的,都可写。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周的班队活动过后,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感受用日记写出来。
    二、笔动——学以致用
    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孟郊的名诗《游子吟》表达的是伟大母爱的讴歌与感激,  “密密缝”的细节描写折射出浓浓的“三春晖”。我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由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片段练习,要求同学可抓住满足、高兴、感动、激动、钦佩、喜爱、紧张、恐惧、愤怒、忧虑、烦恼、悲哀等用几句话描述出来。于是,学生踊跃发言,其中有位男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后妈个头不高,圆脸,大眼睛,走路一阵风,说话像刀子。她来到的第二天,就把我和妹妹从头到脚全换成新的。这一换,我们兄妹俩比原先精神了许多。可是,邻居的伯母、婶婶却在私下里议论:新媳妇还三天呢!好戏还在后头呢!当然,我明白这“好戏”的意思。往后的日子,叛逆的我处处刁难后妈,自己耍脾气不说,还唆使妹妹也跟她作对。可后妈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照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我和妹妹更加放肆了,直到有一天大半夜,我因尿急起床,忽然从爸爸的房间里传出压抑的抽泣声。我屏住呼吸一听,原来是后妈边哭边说:  “我真的只想当好他们的妈妈,给他们母爱。”接着是爸爸的安慰声和叹气声。原来如此,谁说“春天后母心”呢?
    这样的描述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事、表真情,不用担心“待到用时方恨少”了。
    除了对写作材料的学以致用进行指导外,课文写作方法的学以致用也要“动”起来。
    如写景的文章《桂林山水》,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鸟的天堂》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学习写人的文章《小抄写员》的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学习《一夜的工作》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还有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托物言志、插叙、倒叙等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加以灵活运用,让它真正“动”起来。
    三、手动——作文评价
我的26岁后妈
    每次发作文本时,都能看到学生饱含期待的眼神,一拿到自己的作文本,虽然第一眼看的是作文的等级或分数,但接下来细细品味的却是老师的评语。足见评价对学生的重要性。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要用心,不能干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句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给予肯定。
    1.学生自评“动”起来
    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指导学生先自评,再互评。互评环节上专题欣赏同学的好词佳句。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的鉴赏。刚开始时同学们都很不自然,不想给同学看,可同学们对他们哪怕是一个好词的学习,也会让他们一有了自信心,有了动力。往
后习作时就会注重积累语句并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教师评价“动”起来
    首先。评价语言“动”起来。除了肯定同学之间的学习性评价外,教师还要在习作方法上给予点评,尤其是审题、构思、材料的选择组织、写作方法的运用等,要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纪律表现也让人头痛的学生在文章中用了一句“平时不帮人,急时无人帮”,并以这句开门见山点题,运用倒叙的方法引出下文自己怎样“平时不帮人”,结果“急时无人帮”的亲身经历。文章的结构安排妥当合理,感情真挚。但语言的表达不通顺,属于那种把方言直接翻译成普通话的类型,字也非常潦草。我这样写批语:这句话用得多好哇!文章表达的感情真挚,这是喜;老师真想继续拜读,可你那“独特”的字体让人望而生畏,要是今后能多看点书,多用普通话交流,再加强书写,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的,老师期待着!这样的鼓励性评语,能让一些潜能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其次,评价方式“动”起来。教师的评语方式要因生而异。有的学生适合点批,有的适合面批,有的适合详批,有的需简批。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总之,习作教学之路漫漫。教学中,教师只有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习作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习作激情“烧”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