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逐步提高,也要求产品必须标准化,农民必须组织化。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和闯市场,较好地解决了目前集体经营在组织建设上比较薄弱的问题,实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产品流通不畅,转化能力低,出现卖
难;农民增收滞缓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可以统一利用资源,使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因此,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又可以扩大农业规模,促进农业结构规模化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增效。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形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盟,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格局,不仅能较好地填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断层”,还可以有效地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降低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的交易成本,大大消除广大农户与企业交易过程中不平等带来的种种问题,从而实现公司与农户利益的“双赢”。因此,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区域性、尤其是发展较大区域性的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位置。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回归“三农”的主要载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支持农民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要求供销社要深化改革,广泛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建设;2004年中央1号文件也要求供销社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供销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农民服务,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有其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项工作。一是供销社有健全的系统组织网络和广泛的众基础,这是我们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决条件和行业优势;二是供销社是农民入股兴办的最大合作经济组织,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在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起到龙头作用;三是当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为供销社领办创造了条件;四是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供销社工作,如衢州市委、市政府、开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专程到我社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为我们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有力保证。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承担起历史责任,积极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开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特点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全县34万人口,96500多户农户。县委、县政府在2000年提出“生态立县”战略以后,致力培育特农业和绿农业,鼓励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其中农业部门领办1个,县供销社领办14个,涉
及蚕茧、茶叶、食用菌、蔬菜、畜禽等门类和产业,拥有社员1085户,生产示范基地7350亩,2003年为社员推销产品2495万元,返利给社员114.52万元;带动农户11200户,带动实现农业产值5500万元;为农民增收1860万元。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农村经济合作社
    (一)坚持合作社的本质特性规范组建。目前已有的15家专业合作社都属股份合作制性质,″民办、民管、民享″的本质特征比较明显。一是突出了农民社员股本比重,15家专业合作社总股本302.5万元,其中社员股本201.9万元,占66.8%。二是制订了规范的章程,由社员民主选举理、监事会成员,实行民主决策。专业合作社民主选举产生的52名理事会成员中农民社员占82.7%,监事会成员都是农民社员;各专业合作社每年召开2-3次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对专业社的产销计划、资金投入、利益分配等进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了民管的特征。三是在民享上,专业合作社优先收购社员的农产品,蚕茧等专业合作社还对社员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实行二次分配,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真正体现了助农增收的目的。
    (二)实行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依托蚕茧、茶叶农业龙头企业兴办了4家蚕茧和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农村专业大户为龙头兴办了食用菌、竹业、畜禽、蔬菜等5家专业合作社,这5家专业合作社中,有种、养、加、销大户180户,占社员总数的85%。在龙头企业和大户的带动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收入。如开化桐村益农竹业专业社2003年依托加工大户和销售大户,一头组织315户社员和农户加工篾链等竹产品,一头拓展省内外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销售220万元,社员从中增加收入86万元,其中农民增加加工收入46万元。开化莱尔畜禽专业社,组织37个社员大户开展绿壳鸡蛋生产,采取品种、收购、包装、销售四统一,2003年购销绿壳鸡蛋48000公斤,销售额达180万元,二次返利给社员30万元,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产品档次,增加了社员收益。
    (三)组织社员开展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是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县各专业社坚持以标准化生产为重要抓手,始终将其贯穿于农民社员产、加、销的全过程。首先是开展培训。2003年以来各专业社先后办班35期,培训社员1600多人次,为社员讲解系列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印发农业标准化资料5000多份,推介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其次是以基地带社员带农户,抓住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机遇,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特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配合乡镇及村两委,建立了蚕茧、茶叶、蔬菜等农产品基地4000多亩,按照标准化和集约化要求,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程、统一管理措施,有效带动了社员农户的标准化生产。如金溪蔬菜专业社,对蔬菜新品种黄秋葵实施标准化生产后,2003年每亩产量达2000多公斤,收入超过2000元,比上年增收1000余元。青阳蚕茧专业社,有171户社员在青阳乡溪东村建立了高标准的优质桑园320亩,2003年蚕茧收入达95万元,每亩桑园平均收入超出3000元,为传统农业收入的8倍,并带动该村当年增收60余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种桑养蚕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