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农民合作社;现状;存在问题;措施;安徽省中图分类号F32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8-0299-03农村经济合作社
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永芳
肖双喜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遵循公平、民主、自愿、互利的基本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发挥协作优势、优化要素组合、提高竞争能力、减轻自然风险、提高管理水平5个方面。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为农民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利益。为了深刻了解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对安徽省部分市县的合作社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此次调查在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利辛县、霍邱县、定远县、明光市和六安市8个地区,每个县(市)根据地方情况抽取2~4个合作
社进行调查。此次调查收回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调研问卷45份,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调查问卷90份,关于非合作社成员调查问卷90份,其中有效问卷: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调研问卷39份(有效率86.67%),农民合作社社员调查问卷76份(有效率84.44%),非合作社成员调查问卷77份(有效率85.56%)。1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1.1总体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安徽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从宏观管理现状看,合作社的发展平均带动非成员农户1687户,合作社的组建51%依托于当地能人,其次依托于龙头企业,占27%;合作社的性质主要集中于生产性合作社(50%)和运销合作社(26%),而资金合作社比例最少,在所调查的安徽省的几个合作社中还未发现,这就反映出目前专业合作社的种类比较少。89%的合作社有固定的办公服务场所,合作社在固定的场所开会讨论问题;82%的合作社有固定的教育培训场所,用于带领成员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合作社目前享有的政策优惠主要有阳光培训与政府资金支持,其次是政府财物支持和其他优惠;72%的专业合作社具有法人地位,可和工商企业一样正常经营[1-2]。
1.2管理人员现状
从合作社的人员现状来看,合作社的负责人68%为农民,24%为企业代表,事业单位代表、社会团体代表
、政府官员所占比例几乎为零,合作社多数是由当地的能人发展起来;合作社带头人有35人为男性,女性3人,男性占绝对主导,其他由农业龙头企业发起;40%带头人为大专(高职)学历,年龄主要在40~50岁,其特长主要表现在种植养殖方面,其次表现在销售方面,缺乏组织管理方面的特长;合作社管理人员有工资收入与没有工资收的比例分别占55%和45%,没有工资收入的原因主要是合作社盈利不多,付工资成本太高。通过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分析可知,合作社目前建设的主力军仍是农村中的能人,他们有一定的资金积累,认为合作社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可以享受国家的相关政策优惠,所以组建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当前合作精神不足。1.3制度现状
从图1可以看出,39个合作社中并非每个合作社都有完整规范的规章制度,其中4个合作社没有合作社章程,5个合作社没有入退社制度等。在进入制度方面,64%不需要任何门槛,36%需要交纳入社费,平均为1.8万元。此外,39个合作社中有23个合作社表示制度在实际运作中起作用,其他41%的合作社都认为章程甚至其他一些制度都是政府要求,做出来给人看的,实际中并不使用,反映出社员对制度的认知程度还偏低。回答的28个合作社中有18个采用股份制,10个未采用;成员大会每年主要召开2次,主要参加人员为成员代表,民主表决方式中,70%的合作社采取一人一票的形式,采取按资额的比重决定的合作社占15%;有详细会议记录的合作社占91%,86%的合作社有完整的社员产品交易记录,6%的合作社社员产品交易记录还有待完善;89%的合作社财务信息公开;超过80%的合作社社员有权查阅会议记录、财务状况,但并不是每个合作社都让自己的成员查阅财务,这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是相违背的;39个合作社中有
29个合作社主要以社员股份的标准返还盈余,占74.4%,而非合作社法中规定的交易额。该数据表明,现在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合组织,而非人和组织。正因为如此,现实中调查发现的合作社财务真正公开的并不多。1.4经营现状
目前,合作社经营业务以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和农资购买居多。合作社与单独的农户相比,其优势在于原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这也是利润最大的环节,调查的合作社多数在这2个环节做得比较成功。另外,储藏、运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农场与合作社管理》
内容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20100305)。
作者简介刘永芳(1977-),女,安徽萧县人,硕士,从事农村区域经济、
农业产业化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2-08-06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8期299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8期
二次分配
其他
档案交易
产品交易财务管理
入退社制度
合作社
章程102030400
图1合作社制度现状
制度
输、加工、资金互助等业务是合作社下一步发展必须面对的业务,目前一些经营相对规范的合作社已经开始从事盯关业务。
合作社采购的农资包括化肥、农药、农机、种子和农膜等,从进货渠道上来看,55%的合作社直接从企业进货,36%的合作社采购渠道是当地批发市场,以优于市场价格提供给合作社成员。采购的农资最多的是种子、农药和化肥,在39个合作社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7%、64%和59%。
从产品的销售渠道上来看,41%的合作社选择将产品销售给外地批发商,28%的合作社选择直接卖给消费者。合作社不论是采购还是销售,都做得比较到位,在帮助农民进市场方面起到了农民组织应有的作用。
2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资金短缺
发展资金短缺现象存在于90%的合作社,在对合作社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调查中,39%合作社打算加强与信用社合作,24%的合作社希望得到政府支持。在走访过程中得知,合作社贷款困难,或因规模不足,或因担保不够,且能够申请的贷款数额有限,办理时间长,加上隐形成本,总体来算比民间贷款花费更高,往往让农民望而却步。以霍邱县宏远综合养殖合作社为例,要求贷款需要公务员夫妻共同担保,但是身为一个农民,本来就很少能够接触到公务员,再加上要夫妻共同担保,往往是夫妻一方同意担保而另一方却不同意,贷款一直不成功。政府资金支持经过重重环节真正到农民手里的金额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地农民的发展需要以及现在物价上涨的水平。2.2人才缺乏
调查显示,89%的合作社有人才短缺现象,主要缺乏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与合肥市部分合作社深入交流发现,目前合作社缺乏人才最重要的原因是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低报酬无法吸引现在的大学生前去就业。但是,也有部分合作社表示会通过“业绩”给未来的“经理”们定工资。68%的合作社负责人为农民,40%为大专(高职)学历,初中学历也占到30%,而负责人的特长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和销售方面,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如何吸引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联合,吸引各式人才到合作社工作,到真正落后的
地方工作,值得我们思考。很多合作社的负责人透露,他们曾经尝试用高工资来吸引相关人才,但是往
往无法留住。事物发展都是双向的,从人才角度分析,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很多人觉得没有发展前途不愿意到农村;从农民经营角度分析,合作社大多是家庭制的,所有的管理职位几乎都是由有亲戚关系的人担任,即使有专业人士来工作也得不到好的发展。如何能够突破狭隘的思想、打破家族制的格局是值得思考的。2.3技术支持短缺
选择技术项的合作社仅有7家,占15%,这反映出目前合作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确缺乏一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依靠当地公益性科技传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与上述问题相对应,目前合作社最希望政府给予支持的就是资金,有此需求的合作社占84%,反映原始资本对合作社建立之初的重要性;需要政府给予技术支持的比例也较大,占47%,反映合作社的负责人已经逐渐认识到科技是持久推动合作社发展的最关键因素。2.4部分合作社“名存实亡”
在收集有关合作社资料时了解到,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数量甚多,实际调查时却发现真正运作的合作社却不多,空有其名。政府为鼓励农民创立合作社给出的优惠措施、资金扶持却成为部分龙头企业、家庭式企业与合伙制企业的牟利工具。例如此次调查的安徽省某畜禽养殖公司,实际是公司,在注册时却是合作社。另外,龙头企业所办的合作社运行效果值得深入研究。政府成立合作社的本意是让农民联合起来,更好地与企业进行合作并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合作社由企业领办,企业仍然具有管理合作社的众多任务,实际上既管理不好合作社,也无法真正保护农民利益。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合作社也无法真正维护企业利益。2.5内部制度不规范
一是分配制度流于形式。调查显示,43%的合作社没有为成员的出资支付股息,47%的合作社没有为成员交售的产品支付二次返利(包括为核心成员返利)。社员利益最大体现仅在于市场收购时所付的收购价,这与一般企业无异。二是合作社资产界定不清。调查显示,成员实物出资产权不明确,即使是合作社资产,也没有明确界定。而且现在合作社资产注册额与实际额并不相符,这给合作社发展带来了隐患。三是合作社民主流于形式。合作社事物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负责人手中,少数合作社负责人实行专断,一般社员缺乏制约手段。合作社透明度不高,8%的合作社社员表示他们没有查帐权利,监督不到位。在出资制度方面,安徽合作社一般分为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核心成员一般出资较多,且份额接近,在合作社中拥有较高的权利与义务;而一般成员一般很少出资,或根本不出资,他们对合作社发展不关心,也没有享受到合作社社员应该拥有的权利,二次返利、股金分红等与他们无缘。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合作社更像是少数农民的合伙制企业,而不象标准化的“人合”合作社。2.6社员培训缺乏实效
调查表明,社员加入合作社的一个最重要目的是希望获得技术服务,但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的实际情况却不令
300
.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满意。一是培训内容与农民需要有所脱节,培训形式以讲授为主,社员接受有困难。二是培训时间的
安排不够合理,时常与社员工作时间相冲突,引起农户的反感。部分合作社为了吸引社员参加政府组织的阳光培训,采取误工补贴方式,即使这样参加的农民也并不多,几乎没有实际效果,这是现在农业小规模经营结果之一,间接反映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态度。
2.7产品质量控制有缺陷
虽然管理规范的合作社已经对社员产品生产有具体的规定,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合作社没有做到对社员生产过程进行适当、有效地控制。在问到合作社对成员的产品生产标准是否有统一要求这一问题时,76个采访对象中11人未选,6人选择了否,59人选择是,仍有8%合作社未对生产标准进行统一要求;在农药、化肥有没有要求这个问题中,11人未选,5人选没有要求,60人选有要求,对农药、化肥没有任何要求的占7%。如果完全依靠合作社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目前还难以做到,这需要政府对合作社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
3推进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3.1政府与农民双向结合
政府推动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民由于实力有限,往往难以自主成立合作社,尤其是大多数农民到现在为止甚至还不知合作社为何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动甚至成为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唯一的外
在动力。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乐民稻米合作社为例,负责人告诉我们,政府不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还给他们配备了大型农用机械,现在又给他们出资建设沼气工程。浅水藕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政府为他们提供了电脑和学习先进技术的各种机会。但仅有政府的推动仍然不够,因为调查发现虽然在合作社成员的名单之中。有很多农民根本没参加过合作社活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政府越俎代庖,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政府可以积极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让农民了解合作社,并积极创办合作社。
3.2规范化管理
调查显示,现在的合作社存在民主不够、决策集中、股权过于集中等各种问题。一部分人之所以愿意办合作社不是因为希望带领大家共同富裕,而是看中了合作社所享有的各种优惠政策[3-4]。资金有谋利的天性,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充分发挥这部分资金的作用,推动合作社有序发展。完善二次分配制度,对其进行因地制宜调整。调查发现,那些没有二次分配的合作社通过对价格进行调整,使得合作社没有多少盈余用于返还,而这种体现在价格上的调整也恰好反映了二次返利的初衷——
——
—按交易额进行分配盈余。如利辛旺达蘑蔬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可以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蘑菇等蔬菜的价格,而不采取一成不变的价格,使得合作社最大化的降低盈余的产生,使得合作社成员充分获得
属于自己的利润。
3.3完善合作社功能,重点发展金融功能与生产服务功能
调查显示,虽然社员满意度较高,但仍有近30%的社员并不满意,重要原因在于合作社并没有满足他们对资金、生产服务等的需求,需求尤以资金最迫切。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农业尤其如此。而合作社具有办微型金融的天然优势,其风险小,易控制,收益高,安徽省合作社下一步必然要完善其金融功能。建议政府放开合作社办金融的制约,鼓励规范化的合作社从事社员内部的资金借贷行为,同时鼓励金融业务经营较好的合作社向社员以外的农民办理融资业务,以此作为解决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最重要途径。另外,由于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第二、三产业,农业中劳动力缺乏现象越来越严重,合作社发展必须设法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劳动力供给不足解决途径有2个: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这是合作社强项之一,如发展机耕服务、机保服务、机收服务等;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将一部分农作环节变成趣味十足的农业活动体验环节,减少农民劳动量的同时增加农业收入,这也是合作社可以重点促进的环节之一。
3.4培养与引入并重方式解决合作社人才不足问题
目前,安徽省合作社发展属于初级阶段,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引入高素质人才为其经营。因此,其所需人才可以通过自主培养来解决。调查显示,这种方式在实际中是非常有效的。当然,合作社经营仅
仅依靠自己培养的“土专家”仍然不够。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产业,经营水平比较高的合作社或合作社联社完全可以聘请一些涉农专业大学生为其经营经理。作为相对高素质的人才,他们的视野往往更加开阔,能更好地带领合作社发展。
3.5大力发展专业联社
合作社优势在于建立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连接渠道,合作社在购入农资与销售产品方面比小农户有更大优势。但是对于一个小型合作社,其市场谈判地位仍然不够大。因此,联合成为合作社获取更多市场地位的有效方式。调查表明,超过2/3的合作社均表示愿意联社,这说明安徽省农业合作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合作社联社建设有以下优势:对于同类型的合作社而言,由于联社使得处于该地域的合作社扩大了规模,加强了该合作社在同领域的地位。对于非同类型的合作社而言,建立联社可以帮助他们在资金、场地、时间方面进行互补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同时,联社在面对市场经济和外部竞争压力时,拥有更强的抵抗作用,使得联社下的合作社可以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3.6加强品牌经营,提升产品质量
在鼓励合作社联合的基础上,以联社为主对一些具有地域特的产品进行集体商标注册,形成农产品的地域品牌。合作社与加工企业都共同使用、推广、保护该品牌。以品牌为基础,强化标准化生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4参考文献
[1]杨万娣,杨义.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
技,2012(1):299-300.
[2]余敏.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新途径[J].池州学院学报, 2012,6(2):59-61.
[3]崔斌,马青霞,李广水.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因素分析———以江苏省
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2(3):90-95.
[4]特约评论员.强化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J].江苏农村经济,2012(6):1.
刘永芳等: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调查与分析
30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