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新形势下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而进行的重大社会实践,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而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目标的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我县坚持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通过统一规划、连片发展,引导优势农产品向适生区集中,突出发展猕猴桃、肉奶牛、优质粮三大主导产业,同时抓好高酸优质苹果、红提葡萄、草莓、大樱桃、线辣椒、设施蔬菜等8大特农业,目前全县已建成8.8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存栏量达107.5万头(只)的畜禽养殖基地、18万亩优质小麦和专用玉米生产基地、5.6万亩特农业基地,18个村被省上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94个村被确定为推进村。我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红星村猕猴桃栽植面积已达3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1%,户均栽植5.5亩,人均产业收入已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85%。
2、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搞好服务,加快技改扩能步伐,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涉农企业已发展到120多户,其中13户企业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恒兴果汁已成为全国四大果汁加工企业之一,老牛面粉成为西北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秦宝牧业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同时,
采取行政指导、政策激励等形式,促进龙头企业和农户初步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恒兴果汁公司与农户联合建成高酸苹果基地2万亩,老牛面粉公司与36个村8025个农户签订小麦订单收购面积5万亩,秦宝牧业公司通过肉牛协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基地和专业村,与农户签订肉牛收购合同千余份,这些龙头企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力扶持各类农业生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拓宽经营领域,提升发展档次。目前,全县有经纪人大户80多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0多个,会员人数达到8800多人,带动农户3.5万户。槐芽扫帚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和加工户850多户,累计生产扫帚920万把,为农民增收600多万元。
3、开辟专业市场,搞活商品流通。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紧贴农户、聚集能力强的特点,依托
草莓、蔬菜、水产等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辟季节性专业批发市场,吸引周边生产农户进入市场交易,既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又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农产品基地的发展壮大,促进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目前,全县共建成专业市场5个,其中投资70多万元建成的槐芽草莓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草莓已批发销售到西安、汉中、天水、平凉等地,带动市场周边地区种植草莓达14000多亩,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草莓批发市场。
4、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对外影响力。坚持把强化标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作为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切入点,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组建
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健全了农产品市场安全检测体系,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在主要农产品基地和各示范园区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了全县品牌农业发展规划和无公害草莓、无公害猕猴桃、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包装储运等全程统一加以控制,引导广大农民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不断提高农业品牌意识,扩大眉县农产品影响力。目前,全县已建成绿果品基地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5万亩,8个农产品基地获得国家、省级绿无公害认证,注册了“金蛋蛋”、“太白山”、“宝阳”等农产品商标,“恒兴果汁”、“老牛面粉”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5、健全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始终把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网络、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生产资料营销连锁、资金服务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托县职教中心和农技推广机构年培训农民达5万人次,开通了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组建了农资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店,制定了主要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信贷力度,县财政每年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基地和示范村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5.9亿元,带动农户5万户,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人均收入1758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农户总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74%、75%。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和自筹资金力
农村经济合作社度,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全县共投资423
万元在6个乡镇12个村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410口;发放小麦良种补贴、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100万元;投资3086万元实施了人畜饮水、农业综合开发、石头河灌区渠系改造配套、防洪保安等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投资1.2亿元新建通村水泥路140.6公里,提前实现了全县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其中全县5个县农村建设重点村建成水泥路74公里,衬砌渠道27公里,新打机井3眼,铺设管网6公里,新建人饮工程3处。基础设施面貌的不断改观,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一项任务艰巨需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系统工程。发展农村经济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坚实基础。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乡土人才,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始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全民科技素质培训纲要》和《农民科技文化实施纲要》,以县职教中心统管各级职成教机构,建立了“一中心、六分校、十个辐射点、123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大职教网络体系,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年平均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目前有7000多农民拿到了“绿证书”,他们已经成为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骨干力量。
2、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发展特主导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农村经济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
特经济。各村的地理位置、资源储备、生产现状、任务习惯等不尽相同,确定支柱产业时必须依据本地资源禀斌、生产现状和发展实际,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依靠科技做大做强特优势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近年来,我县立足果业、畜牧业发展较早,基础较好,龙头企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全的实际,积极实施“果畜富民”战略,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服务、承包、入股、转让等方式领办、承办农业科技项目,先后建成了金果园艺场、金渠凯特杏、齐镇大樱桃等农业科技示范园20个、畜牧小区8个,全县已涌现出特镇5个,果、畜、菜专业大村82个,2006年全县果畜产值达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7%,农民人均从果畜中收入2045元,果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3、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证。要得富,看支部;要发展,看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发
展农村经济的根本组织保证。近年来,我们把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工作作风实、众反映好的村干部队伍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重点,注重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能带领众致富的能人培养成支部书记,把优秀支部书记培养成发展农村经济的标杆,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我县横渠镇红祥村过去是县上有名的贫困村,刘满存任村支部书记后,多方筹资3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引导农户发展红提葡萄2060亩,
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620多元增长到2006年的2653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05元,仅红提葡萄就给村民人均增收1600多元,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