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外古诗词后四首
【笔记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作者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2、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3、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4、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主旨:诗人以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2)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出出游的时间和地点,“清晨”和“初日”点出时间之早,可见诗人对其向往之情。描写初日与高林,给人以明丽、幽静之感。
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禅房掩映在花木丛中,一个“深”字写出了幽静之意。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通过写鸟之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超脱凡俗的感受。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声写静,描绘了山寺万籁俱静的宁静气氛。
【例题】
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2分)
【答案】律诗/格律诗
2.“万籁”在诗中指的是 。(2分)
【答案】自然界一切声音
3.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 、 ”。(2分)
【答案】 幽、寂
4.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 、 。(2分)
【答案】竹径通幽;万籁俱寂
5. 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B.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简洁。
C.这是一首劝人摒除尘间杂念,清净无为、平淡度日的作品。
D.这首诗以诗人晨起游破山寺后禅院为线索。
【答案】C
【解析】这首诗的主旨不在劝喻他人,而在于表达自己对高远境界的向往追求
【过关练习】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对仗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吟咏的是佛寺禅院,表达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答案】B
【解析】A错在首先不是对仗,其次用意在于描写禅房环境之幽静;C错在尾联是以声衬静;D错在“一心参禅朝圣”,作者的愿望是“追求高远的境界”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通幽处”写出环境的凄清,表现诗人心情的落寞。
B.“钟磬音”是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C.这首诗描写了古寺肃静、幽深的环境和自然山水的美好。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希望寄情山水、超脱凡俗的隐逸情怀。
【答案】A
【解析】错在“凄清”和“落寞”,应是“写出环境的幽静”,表现诗人对此的喜悦
3.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
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
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
【答案】C
【解析】A项中“鸟语花香”有误,与古寺肃穆幽深的特点不符;B项中“荒凉冷僻”有误,“幽”与“深”写出的是古寺的清幽;D项中“愉悦兴奋之情”有误,诗人欣赏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的是自己遁世无门、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初日照高林”一句中初升的太阳令整个画面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
B.“潭影空人心”的含义是清澈的潭水能令人忘却所有的事情,内心只余空白。
C. “但余钟磬音”,这里凸显钟磬的声响主要是为了点出“古寺”,首尾呼应。
D.作品中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与古寺禅房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清幽脱俗之感。
【答案】D
【解析】A错在“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应是“明丽而幽静”;B错在“忘却所有的事情……只余空白”,应是“忘却世俗杂念,感到自由、超脱”;C项错在“主要是为了点出‘古寺’,首尾呼应,应是“为了以声衬静,写出山寺的宁静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清晨入古寺”点明了诗人是在一大早登上破山寺后禅院的。
B.“竹径通幽处”写出了阳光明媚的竹林小路上禅房的幽静美妙。
C. “潭影空人心”表达了清清的潭水顿时荡涤了心中的尘世杂念。
D.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答案】B
【解析】首先竹径不会给人阳光明媚的感觉,其次禅房应是在花木掩映之中
6.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
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答案】B
【解析】在“禅房里”
【复习任务】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氛围。
【答案】B
【解析】错在“凄清、寂寥、荒凉”,应是“幽深、静穆、脱俗”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初日”照应“清晨”。
B. 颔联描绘出一幅翠竹、小径、花木、禅房互相掩映的幽深的画面。
C.颈联写出了诗人摆脱尘世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的喜悦心情。
D.尾联写钟磬齐鸣,表现出古寺禅院的热闹和繁盛。
【答案】D
【解析】错在“热闹和繁盛”,尾联应是“以声衬静”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诗人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及入寺所见。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山寺的美妙、幽深和清寂。
C.颈联中诗人想借鸟儿之乐来排遣自己的苦闷。
D.尾联中以有声衬无声,烘托山寺的宁静气氛。
【答案】C
【解析】应是“诗人借鸟儿之乐表达自身的怡然安乐”
4.对诗中“悦”和“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悦服 空灵 B.悦耳 空明 C.愉悦 空明 D.愉悦 空灵
【答案】 C
5.对“空人心”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俗念全消 B.使人心变得空灵 C.让人心都澄澈 D. 人心都空了
【答案】 D
6.作者在诗中表达的追求是 。(2分)
【答案】 清净/隐逸/超脱/高远的境界
7.结合《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答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选自《全唐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描写破山寺院清幽环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宁静的、寻求与自然交融的心境。
(3)尾联先说“万籁此俱寂”,后说“但余钟磬音”,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1)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不矛盾。这是以有声衬托无声的写法,以钟磬之声衬托幽静之境
8.【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第一阶段检测卷】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4分)
【参考答案】
(1)诗的颔联描绘了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的幽静迷人,颈联描绘出鸟鸣山更幽,潭影使人心空的画面,体现了环境的美丽,幽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美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2)颈联中“悦”和“空”用的好。“悦”字原指“喜悦”之意,描绘了一幅鸟儿在山中鸣叫的画面,以动衬静;而“空”字原指“使……空荡”之意,描绘了一幅潭水倒映出物影的画面,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依次看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快乐之感。
【解析】
第1题情感题,常规的题,但难度较大,需要注意的是“颔联与颈联”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这需要从诗歌中的意象出发,提炼总结出景物特点,继而分析出诗人的情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