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研究贾平凹小说《浮躁》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曹传锋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浮躁》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作品不仅充满了浓郁的陕西地方文化特,还具有很深的汉语民族文化意象。1988年,《浮躁》英译本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浮躁》英译本与原文风格珠联璧合,不仅语言表达自然流畅,还对汉语民族特的文化意象表达处理得极其到位,本文简要分析《浮躁》英译本中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贾平凹;《浮躁》;英译本;翻译策略
《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贾平凹的第一部“商周系列”作品,全书文笔精妙,语言生动,因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丰富的思想内容获得了中外读者的喜爱,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被翻译成各种版本在国外发行。其中,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的英译本《浮躁》最受欢迎。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翻译语言与原文风格珠联璧合,不仅语言表达自然流畅,还对汉语民族特的文化意象表达处理得极其到位,《浮躁》中鲜活生动的谚语、方言,在葛浩文的笔下妙语迭出,成功再现,使得中国的民俗风情在异语文化中获得新生,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葛浩文对长篇小说《浮躁》的翻译特点和翻译策略。
一、文化意象翻译与最佳关联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是一部表现社会现实的杰出作品,小说以具有浓郁地方特的秦地文化为背景,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等发生的深刻变化,作者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概括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时代情绪,因此,该小说借由文中的意象表达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文化。葛浩文曾经翻译过许多中国现当代小说,1991年,葛浩文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翻译为Turbulence,其英文译本对原文文体的把握非常到位,语言地道,风格鲜明,因此,《浮躁》的英译本,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文版《浮躁》中,俗语和典故比较多。由于俗语和历史典故具有文化的独特性,与民族历史文化关系密切,因此,译者很难到和本国语言相对应的意象表达。而葛浩文在翻译《浮躁》时,根据上下文语境采取了相应的翻译策略,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如:《浮躁》中出现的“狼多肉少”一词,葛浩文译为“Plenty of pigs at the trough”,将“花和尚”译为“carousing”,将“宋江”译为“banditchief”(土匪头),将“李逵”译为“hench-man”(走狗、帮凶),将“梁山”译为“bandit-stronghold”(土匪据点)等,译者只需到译语文化中相适应的英语表达,就可以给译文增添一定的语境,使译文便于读者理解。
二、《浮躁》中描述性称谓语
狼图腾小说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浮躁》译者根据译文读者的文化认知语境以及自己对于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的理解,对小说中描述性称谓语进行翻译,葛浩文对于《浮躁》中描述性称谓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一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小说中所指含义。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描述性称谓常常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抒发作者及主人公的情感,通过描述性称谓增强作品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小说中的描述性称谓语和小说的上下文语境有很大的关系。译者在翻译作品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语境效果,如果作品中语境效果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相对就小;如果作品中语境效果不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会付出较大的努力。例如,“是难呀!童男身子的小伙是不可能了,要只能是个‘二锅头’。小水,‘二锅头’有‘二锅头’的好处,他会体贴人,你也可以当掌柜的!”“They’re hard to find!No chance of finding some one unspoiled.Your best bet is to look for a guygo-
161
文本研究总第期
MangZhong
Literature
457
ing around for the second time.Someone like thathas his good points,Water Girl.He’ll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 you,and you can be the boss!”“二锅头”和“掌柜的”分别是小说中对于人物的虐称和雅称,“二锅头”是一种对人诙谐、幽默的称谓语,“掌柜的”是含有褒义而又好听的词语,在汉语中,“掌柜的”一词是原指旧时负责管理商店的人或商店老板,同时,在现代汉语陕西地方方言中,主要指“一家之主、管事的”,可以指丈夫,也可以指妻子,“二锅头”和“掌柜的”,都是作品用诙谐、幽默的语气称呼人。根据关联翻译理论,译者首先要理解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然后根据原文推理作者的真实意图,最后,根据译文读者的文化认知语境,对小说中描述性称谓语进行相应的翻译。译者将作品中的“掌柜的”译成了“the boss”,就是将这一称谓语的语义含义透彻地表达出来。“二锅头”是一种烈性酒的名字,这种酒比较大众化,物美价廉,盛行于北方广大地区。这里所描述的“二锅头”是一种谑称,指二婚者,因为“二锅头”与“二婚头”是谐音,另外,“二锅头”属于低档酒,“二锅头”言外之意也有不值钱、二手货的意思。中国人的婚姻观念比较保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结过两次以上婚的人都普遍抱有偏见,特别是中国的农村地区,就更加的保守。这种思想,在西方发达国家崇尚婚姻自由平等思想观念的环境之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在翻译“二锅头”这个描述性称谓语时,译者必须充分认识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根据自己的理解,舍去作为酒的文化意象“二锅头”这一词汇,用“a guygoing around for the second time”来表达结过两次以上婚的人这一隐含含义。
三、传播学视域下《浮躁》的翻译策略
葛浩文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采访时,就曾经表示,在重视读者接受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归化的分寸拿捏是否得当。作为传播学视域下的译者,葛浩文“把中国当代中国文学以生动、鲜活的状态,呈现给西方读者”。为了读者能够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浮躁》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葛浩文对于那些有特殊意义的地名以及人名都进行了意译。例如,小水:Water Girl;金狗:Golden Dog;不静岗:Rest less Hill;两岔镇:Cross roads Township等。文学要走出国门,一定会受到特定语境的限制,因此,译者必须进行自我调整,要让译文符合受众体的文化习惯和阅读习惯,争取获得受众的认可。
在评价葛浩文的译作时,戴乃迭曾经说:“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彩”。在翻译作品过程中,为了使作品能够符合英美文学的传统,葛浩文曾经将许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进行修改和删除。如:在翻译姜戎的《狼图腾》时,葛浩文将每一章节之前的引语删减掉;在翻译刘震云的《手机》时,葛浩文调整了《手机》第一章的内容。在翻译莫言的《天堂蒜董之歌》时,葛浩文把小说的结尾进行了修改。但是,在翻译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时,葛浩文没有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和修改,只是使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州河流至两岔镇,两岸多山,山曲水亦曲,曲到极处,便窝出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盖地。
The ZhouRiver flows to Crossroads Township following the curves of the mountain all the way to
the end,where it waters an average-sized basin.
原文运用多个短句来描绘两岔镇的山川风貌,而在英译文中,只用一个句子描述就足矣。这种归化的翻译策略,减少了跨文化所产生的冲突以及受众的阅读障碍,易于英美读者接受,通过这种翻译策略,可以使受众产生与原文读者一样的心理感受。
结语
综上所述,《浮躁》英译本的翻译语言在汉译英翻译中是成功的,它再现了原著的风格特点,可以说翻译之后的作品与原文达到了珠联璧合,译者深谙汉语的民族特,重现了秦地的风土人情与世俗风貌,翻译过后的语言不仅自然流畅,同时更保留了汉语文化意象的原汁原味,表达处理非常到位。《浮躁》译者对小说中描述性称谓语进行了翻译,同时,根据上下文语境采取了相应的翻译策略,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因此,《浮躁》的英译本,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亚莉.描述性称谓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以贾平凹《浮躁》英译本为例[J].合肥学院院报,2011(05).
[2]孙一博,崔雅萍.文学翻译的文化误读———对葛浩文的英译本《浮躁》的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3]李颖玉,郭继荣,袁笠菱.试论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躁》中的“瓷”为例[J].中国翻译,2008
(03).
[作者简介]
曹传锋(1982—),男,汉族,山东曲阜人,硕士,新疆医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谭丽]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