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土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
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
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选自费孝通1948年首版《乡土中国》之乡土本,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华社哈尔滨9月29日电题:“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清晨时分,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农机副主任陆向导来到稻
田旁,指导种植户检修农业机械,为即将开启的忙碌做准备。
七星农场万亩大地一望无垠,恰似一块金灿灿的“巨型地毯”,陆向导不禁想
起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深情地说:“这个地方看不够,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
2018年9月25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
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他步入正在收割的地块,察看水稻收获情况。看到总书记来了,收割机驾驶员们下车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亲切交谈的情形,陆向导仍历历在目:“我们唠的都是家常,收成、粮食价格、家庭收入还有子女就业,总书记样样关心。他称赞我们农场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作为第三代北大荒人,我感到特别光荣!”
从亘古荒原到中国最大商品粮基地,为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的北
大荒,挥别了“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的艰辛岁月,见证了科技发展最快、农业成果最多、职工最受益的新时代。
“以前觉得种地太累了,现在有了科技手段,再也不用靠天吃饭!”曾想要放
弃种地的周德华现在成了示范户,一年收入超过15万元。他的身后,100亩无人
农机智能管控作业试验基地已实现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无人化、智能化远程作业和管理,成为“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鲜活例证。电动机械代替人工撒种、无人机打药代替背壶洒药,高速侧深施肥有了导航系统,农场统一进行农资配备、农时管理、技术推广和秋粮收购……通过科技赋能,七星农场走上了优质、丰产、高效的道路,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3.8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粮食总产14.5亿斤,“智慧农业”正在这里结出累累硕果。
“要端稳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王守聪难忘,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摆满展台,习近平总书记走近前去,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把穗观粒,察土问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于心的粮食安全,让北大荒人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要的“压舱石”,中国的饭桌上,每9碗饭就约有1
碗来自黑龙江。让黑土地“增绿”、守好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大国粮仓”的一道必答题。七星农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200个监测点,形成覆盖100万余亩耕地的大数据,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土壤地力分布,实施黑土地保护分级管理;根据等级制定黑土耕地保护措施,
建立“田长制”工作考评制度……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014年的4.08%提升到2021年的4.279%。
陆向导说:“土壤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用更多有机肥代替化肥,像保护大
熊猫一样珍惜我们的黑土地,保护我们的命根子。”
秋风送爽,稻浪滚滚。陆向导擦去汗水,语声爽朗:“我们有信心、更有底气,为中国碗装上更多更好的中国粮!”
(2022年9月29日新华社记者陈聪、杨思琪、闫睿、孙晓宇报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人即使迁徙,也常常是忠实地守着直接向土地去讨生活的传统,这与中国
社会基层的乡土性有着很大关系。
B.身处异乡,若水土不服,可以用家乡家里灶上的泥土煮一点汤吃,可见泥土在
以种地谋生的人心中的可贵地位。
C.游牧或工业与农业不同,它们非取资于土地,故游牧的人可逐水草而居,做工
业的人可择地而居,迁移是常态。
D.“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
长的话语,让北大荒人备受鼓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中国》1948年首版,受时代的局限,费孝通先生对于人与土地的关系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颇。
B.两则材料都重点探讨了人与土地的关系,通过对比,突出了乡土社会到现代社
会人们土地观念的改变。
C.黑龙江在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上贡献巨大,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于国于民意义非凡。
D.《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题目连用两个四字短句并以感叹号作结,意在强
调减少粮食进口的紧迫。
3.下列选项,不属于科技助力北大荒发展的一项是()
A.七星农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诸多监测点,形成覆盖耕地面极广的大数据,
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B.建立“田长制”工作考评制度。主要领导分别作为辖区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各
级田长,层层落实目标责任。
C.周德华无人农机智能管控作业试验基地实现了主要环节无人化、智能化远程作
业和管理,“智慧农业”硕果累累。
D.电动机械代替人工撒种,无人机打药代替背壶洒药,导航系统介入高速侧深施肥,助力七星农场走上优质、丰产、高效道路。
一曲难忘4.材料二是一篇以“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为核心进行报道的通讯,客观真实,
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它是怎样实现这一效果的?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谈谈“乡土社会”从“乡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的墓园
迟子建
(1)父亲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父亲没能过去年,可我们必须要
过这个年。
(2)天非常寒冷,我站在火炉旁不停地往里面添柴。火苗像一金发小矮人
一样甩着胳膊有力地踏着脚跳舞,火星则像蜜蜂一样嗡嗡地在炉壁周围飞旋。炉火燃烧的声音使我非常怀念父亲。
(3)母亲躺在她的屋子里,炕很暖和,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她还不到五十,头发仍是乌的,全家人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非常害怕。在我年幼的时候,年前的这段时光中,母亲常常是踏着缝纫机为我们做新衣裳,那种好听的“嗒嗒嗒”的声音就像割麦子一样。那时候厨房里总是热气腾腾,一会儿蒸年糕了,一会儿又用大锅烧水洗衣裳了,干柴在火炉里毕剥作响,乳白的水汽云雾般地涌动,晃得人眼神恍惚。往往是父亲撞上了我们,或者我们撞上了母亲,无论谁撞了谁都要乐一阵子。
(4)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我的心很空,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园的情景。父亲现在睡着的地方是我小时候进山最害怕的地方,因为那里使我有一种莫名的忧伤。现在我才明白悬了多少年的心只是因为那里会成为收留我亲人的地方。现在它成了父亲的墓园,我才不害怕经过那里,我才心平气和地第一次认真观察那里的景:那里地势较高,背后有一个平缓的山坡,山坡上长着稀疏的樟子松。而坡下,也就是墓园四周却是一大片清一的落叶松,它们全都直直地卧在丰盈的白雪之上,是一片十分年轻的树木。再过百年,这些树木蔚为壮观的时候可能会使墓园看上去十分古老,它们的环绕将使灵魂越来越宁静。
(5)炉火越来越旺了,弟弟从火炉西侧最小的一间房子里走出来,走到我身旁。他黑着脸,一声不吭地争着抢我手中的炉钩子,他也想来烧火。我把炉钩子让给他,转回身,朝厨房走去。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接着我听见
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他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他怕她出去想不开,我们都怕这样,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做无意地出去跟踪。不一会儿,弟弟先开门回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了碗和盘子。他神有些喜悦地对我说:“咱妈想过年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如释重负。
(6)母亲把我们姊妹几个叫到一起,向我们布置忙年的工作。母亲一旦活起来,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的时候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我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地方。父亲的灵魂是红的,我确信他如今栖息在母亲的眼睛里。
(7)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爸爸回家过年。一大早,母亲就起来忙着煎鱼、炒鸡丝和摊鸡蛋,她做这些都是上坟用的,而我们弟三人则在里屋为父亲打印纸钱。等一切都准备停当我们将要出发的时候,母亲突然说:“让我也去吧。”母亲垂下手,很自然地征求我们的意见。我和弟弟同时看了看,说:“你别去了,我们去就行了。”“可我还一次也没去过呢。”母亲很有些委屈地说。她飞快地摘掉围裙,冲进里屋去围巾和手套。我们弟三人趁她还没出来就先溜出家门。她不知道父亲墓园的确切位置,而且她发现我们是故意摆脱她之后,她绝对不会再追赶我们的。从墓园回来已近晌午,厨房里很温暖,炉火很旺。母亲头也不抬地守着一只盆子剐鱼,看来她是生了气了,她很少这样对我们生气。
(8)年三十,按照母亲的吩咐必须回婆家过年,那么只有我和弟弟同她
共度除夕之夜了。为了不惹她伤心,我们在那一天都表现得出奇的勤快,而且都装出很高兴的样子。午夜之时,外面的爆竹声连成一片,像地震似的。母亲像往年一样以家庭主妇的身份站在灶前煮饺子,而我和弟弟则马不停蹄地往桌子上摆菜、筷子、酒杯和食碟。我们坐在桌前举起酒杯为新年做着陈旧的祝福。母亲神情极其镇静。自始至终,她没有落一滴泪,她的眼睛里收留着那个柔软的孩子般地栖息在她眼底的灵魂——那枚鲜红的亮点同母亲的目光一起注视着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创造的共同的孩子。那天夜晚,炉火十分温存,室内优柔的气氛使我们觉得春天什么时候偷偷溜进屋里来了。
(9)初一的时候天忽然下起漫无边际的大雪,我很迟才从梦中醒来,觉得屋
子里暖洋洋的,用手试试火墙,才知母亲早已起来生过火炉了。我披好衣裳,下地,去母亲的房间。可我突然发现母亲不在房间里,她的房间收拾得十分干净。我的心沉了一下,慌慌地去把弟弟摇醒,“妈妈不见了。”我说,“不会走远吧。”弟弟穿衣起来跑到屋外的院子里去母亲,但怎么也没能到。我们急得几乎要放声哭了。
(10)母亲会不会因为一时思念成疾而真的抛下我们呢?我的眼前突然闪现出
山上墓园的情景。现在那里是白雪的墓园,母亲会不会去那里了呢?没等我说出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