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挂职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们的组织人事改革有一条重要的经验或制度,就是干部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期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来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有计划地选派国家机关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干部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或者是农村基层挂职锻炼,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的重要举措。从实践的效果看,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基层领导哦啊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挂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密切了挂职干部与当地人民众的联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级行政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能有效地减少机关干部在工作中容易形成的幼稚病,官僚病,形式主义病,本本主义病等带有机关彩的毛病。从而使受锻炼的干部能在工作中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与人民众打成一片,并通过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提高上级行政机关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真正地提高这些受锻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可以委以重用的人才。现在,挂职锻炼已经成为许多行政机关培养和提拔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以来,挂职锻炼作为其一项重要制度与内容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其为国家行政机关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组织与领导才能的高级人才,同时也存在一定时期内为基层或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下派干部为基层带来了新的工作理念与工作作风,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处了重大的贡献。担是在这项制度的发展与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变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下派干部的选择上标准不严,执行不力,容易产生挂职锻炼的“交叉感染”的弊病
有些上级机关在选派挂职锻炼干部时,一方面是没有很好地制定严格的选派标准,另一方面是对标准的执行不力。很多行政机关只是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对挂职锻炼的规定做了简单的照搬作为选派干部的标准,没有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和所选派至基层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再加上实际工作中对这些标准的执行有不力,这就造成了选派下去的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容易使挂职锻炼发生“交叉感染”的弊病.“机关干部官大、权大,但是宏观管理、具体的人和事管的少.到了基层,官职不大,但具体事务多,权力有限,但实权在握,金钱美女的诱惑陡增,糖衣炮弹的密度加大。体制不健康,抵抗力不强者,尚未锻炼恐
怕就会“走火入魔”.在近几年查办的大案要案中,像胡长清、李纪周,王乐毅这样的高官之所以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与其不无关系。
二、在干部的管理环节中,出现了对挂职锻炼干部“两不管"的真空地带
“派出单位认为已完成派出任务,便不去管理;接收单位认为是上边派来的,且有组织部门管理,也不愿去管理;组织部门认为由派出、接收单位管理,加上组织部门事情多,人员少,有时的确也顾不上很好地去管理.由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因而导致有些下派挂职锻炼干部原工作机关和挂职单位两头不见人,使他们整天游离社会,失去关了和监督,影响了下派挂职锻炼干部工作的能量的发挥和工作潜力的发挥,不能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
上级机关把干部派出去以后,认为其人已经派出去了,山高路远的,看不见又摸不着,想当然地认为挂职锻炼的单位会对其作出管理与考核,于是就疏于对这些干部的管理,而被下派的单位又认为这些干部是上级组织派来的,负有下情上报的职责,又是零时派来的,一段时间还要返回,更何况说不定以后还能派上用场,所以不敢轻易地得罪这些干部,于是在权利分配上尽量予以照顾,在其个人生活上更是细心周到,舒服备至,而在其他事上则不愿意去管,也不敢去管,更有甚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锻炼着的有些出轨行为甚至是不法行为予以姑息
放纵.这样,便造成了下派干部处于无人考核与管理的境地,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三、挂职锻炼工作中存在一些不正之风
首先,在上级行政机关中存在一些不正之风.现在社会上对挂职锻炼通常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理解。大多数人认为挂职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受锻炼者的工作能力,成为日后提拔重用的“千里马”;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挂职锻炼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认为在本单位可以正常晋升的是正常的能力等次,而需要下派到基层工作锻炼的是能力太差,以至于需要“下方”,到下面磨练。持这种观点的是少数。在抱有这两种看法的上级行政机关中,都存在有一些不正之风.在抱有前者看法的上级行政机关中,由于认为到基层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在基层锻炼能力,日后又可以加官进爵,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基层扩大自身势力,以便于以后的坦荡仕途。于是出现了在上级组织选择锻炼对象时的一些不正之风。他们通常是关系,走后门,通过说情的方式来争取机会的获得.在锻炼结束后,又是同样的手段,以已经锻炼了一身的能力为借口来谋取较好的职位。而持后一种态度的人则认为挂职锻炼可以是为一下儿人之间打击报复的手段。有些领导干部认为,你若跟我过不去,我就把你调派至基层锻炼,期限结束回来后不委以重任,或直接把其调到其他单位。
其次,在基层的挂职锻炼者的工作中也存有不正之风.一些被选派干部,在走上“锻炼”之路后,由于处于干部管理的真空地带,上不怕天,下不怕地,于是“眼界大开,思想放松,置组织的重托于不顾,玩女,花贿赂钱,办荒唐事,签糊涂字,不择手段地大把捞钱.锻炼,使这些人打开了思想深处的潘多拉盒子,成了搅和这些人思想,激活这些人灵魂深处欲魔的催化剂。”有些挂职干部把挂职看成是镀金,是短期行为。“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本是干部培养工作诸环节中的一环。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产生镀金思想,认为挂职锻炼是为下一步的提拔重用做铺垫,工作中往往就会挑挑拣拣,善于作最后一道工序,喜欢干一些锦上添花、借花献佛的事情,而不敢碰硬,不愿意解决棘手问题。有了功劳往自己身上拉,有了失误往别人身上推。同时,由于目前实行的固执锻炼大多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或者一年,或者两年。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也可能使得有些人产生临时的思想,工作中便有了短期行为。
四、挂职锻炼的对策研究
挂职锻炼工作开展的好坏,无论对上级组织还是对基层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一些问题处理不当,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干部的目的,而且还会给上级组织和基层组织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有必要进行对策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挂职干部第一,重新制定严格的选派标准,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从源头上消除“交叉感染"的弊病。在选择挂职锻炼人员是,要具备两个理念。首先是要看其是否具有“公众至上”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标准。“如果各项工作都一个口径地仅仅倡导为社会服务和为祖国效忠,往往由于其抽象性和高尚性而使各种具体工作不堪重负或者失去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出现空白地带”。时间长了就难免会只追求上级领导满意的误区,其结果是公众是否满意取决于上级领导哦啊对有关人和事的认知,具体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在选派干部时,要以拟选派干部周围公众为主体,为核心,以她们的感受和评价为选派标准,把那些真正具有良好的服务精神和一切为公众着想的干部选出来。具有这样工作理念的干部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地想公众之所想,急众之所急,注重工作创新,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在不断的改革中研究和探讨“新思路”、“新对策",不断贴近公众需求,满足公众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