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小故事 篇一
课堂教学小故事——春风化雨,走进心灵
牛砦小学 郭稳影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因此面对这样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心灵发现而不是灌输----教育者在系统地实施自己预定教育步骤的同时,还应敏锐地发现并细心扶持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从他们的失误挫折中挖掘其潜在的积极的教育因素。有些学生,他们的求知欲较旺盛,性格活泼好动,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文明,但在学习上,成绩不稳定,学习态度也是时好时坏。这类学生的转化是很关键的,若引导的正确,他们就会很快树立信心赶上来;若引导不好,则会比一般学生更容易掉队。
在课堂上,总是有很困惑也很苦恼的事情。因为为了完成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四十分钟的
课堂里我似乎总是在赶呀赶。可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还不见得学生喜欢,不见得有成效,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有小声说话的、游玩小东西的、有抠手指玩的……
面对这些情况,我非常烦恼。后来,我在不停地自我反省,原因对策。是不是我设计准备的课有问题?我真正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接受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的了吗?我有随时跟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在讲吗?我的课我的内容有在贴着学生的心进行吗?
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许真的是反思才能有所触动,有所改进。慢慢的,我备课设计内容,不再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喜欢的了,而是课前课后多和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想法,然后再结合这些真实的信息来收集资料,准备下一节课。
我的课堂教学最大的改变是,我上课不再就是为了完成教案,呈现完设计好的课件。而是给了自己更多可以灵活便通的时间和机会。于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课件展示到哪里了,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听到了哪里,接受了哪些,还需要些什么。有时,甚至
为了解决学生课堂上的疑惑或进行最有效的引导疏导,我宁可删减或放弃本来安排好的内容。尤其有时为了处理学生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我会把教学内容及时做个调整,临时增加很多本来没有准备的题外话,比如根据当时的状况,当时的需要,我会选择不同的内容和他们聊聊。有时和他们说说人生,谈谈我自己的经历,讲讲我的童年,我的生活等等。有时则是选一两个故事来讲。学生们最喜欢听我讲故事了,故事往往都不长,有动物界的,有人类的,有远古的,有身边的,但他们喜欢在小小的故事中去思索,去反复回味,去学会成长。而我发现这个时候学生们的眼神也是最专注的,表情也是最宁静的。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当你不再刻意给自己框一个架子时,你才会更接近真实,接近本质,你才会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轻松自如,潇洒应对,而结果往往也是让自己有更多惊喜的。因为我发现每次再走进教室时,学生眼中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喜悦。 原来得到这一切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并让自己的心贴着学生的心走,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在心的沟通中得到很好的成长,很好的收获!
数学教学小故事 篇二
我在教学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这个知识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于是学生就纷纷动手搭了起来。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这是为什么呢?这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这些小组搭的正方体不漂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很快就得出了“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结论。
其实,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传授的方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故事 篇三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故事
时间:2023-04-15
石洞镇中心校
叶永娟
我认为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为从中考试卷分析,考察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再就是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而偏难题所占的分值较少,因此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那么稍难的题稍延伸则可迎刃而解,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学法的指导。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等,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综合认识,并能综合运用。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之间的关系,都是中考常常涉及到的内容。在复习时整体把握这部分内容,能将这几部分知识熟练的相互转化。
教学故事 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还要充分留给学生独立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创造
性,苏姆霍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需要珍惜拥有这样的时刻。让学生照着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去思考。哪怕有些尝试是错误的,也能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补充而更加完善。
记得在复习梯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时,我出示了一道2023南充中考数学的19题:如图:梯形ABCD中,AD平行BC,AD==3,BC=7,∠B=600,P为BC边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过点P作∠APE=∠B,PE交CD于点E.(1)求证:△APB∽△PEC.(2)若CE=3,求BP的长。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充分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全班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在解决问题一时,大多数同学都一致,主要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个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的基础知识。但在(2)问题上,则是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刘媛媛同学站起来清晰的讲解出自己的思路,即:过点A作AF平行CD交BCZ于F,得到△ABF是等边三角形,则AB=4,再利用(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P.随后李磊同学灵机一动,他不想人与亦云马上站起来说:过点D作DE平行AB交BC于E,得到△CDE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CD=AB=4,后与前面相同。马上张涛同学又有自己的想法,于是站起来说过点A作AF垂直2AB=直角三角形DCE中,DC=2CE=4=AB,后同上。这时同学们都像他投来崇拜的目光,他心里感觉美滋滋的,这时候不甘示弱的王杰同学有站起来说:我也有一个想法,延长BA和C
D交于点F,则△F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F=BC=7,AD=AF=3 ,所以AB=4,后同上。这时全班同学欢呼起来情不自禁的为小王老师鼓起掌来。这时我也对小王说:我们的小王老师真不错,你的想法很独特,简单,明了,你是老师的好知音,好朋友,这节课最让我感动的是全班同学的思维都被主动的调动起来了,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活跃,生动有趣,同时也顺利的解决了我们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小故事 篇四
还是第一次教一年级,面对一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走进课堂孩子们用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看着你,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忍不住要上上厕所,忍不住要偷偷的喝喝牛奶,忍不住要和旁边的同桌聊聊天。此时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气歪了也不理你。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了几个月,蓦然回首,发现我也收获了许多……
在教学1~5数字时,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字的书写,我要求学生天天坚持把每个数字写一行。那天教完了数字3和4后,布置作业时,我听见有位学生在座位上低声说:“唉!又是些数字,真没劲!什么时候老师能布置有趣一点的作业?”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思索。对于
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的确枯燥无味,那五个阿拉伯数字要天天练写,确实是一件很烦琐的事。作为教师,是否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改一改,适时调整写数的方法呢?过了几天,认识数5之后,我把田字格写好后,进行了如下的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和老师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数字宝宝写得最漂亮,好吗?”还没等我把题目读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在作业本里写,兴致很高,有的学生端端正正写完后,用大拇指指着自己,迫不及待的让老师去欣赏他的作品。
从那以后,我就不再让学生纯粹地写数字,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写数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今天让学生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记记老师和小伙伴家的电话号码;明天让学生写一些有规律的数,例如:1、3、5、或2、4、等,在写数的同时感受数学的'奥秘。学生兴趣十足,写的数字也一天比一天端正、规范……。
其实,“枯燥”与“生动”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对学生来说,熟悉的情景和亲身的体验,他们都喜欢,都充满好奇,都有乐学、好学的愿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只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这节课中我处理的虽是“小数字”,而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数学课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让我们在陶行知思想和新
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带着自己的感悟,认识新课程、探索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走进孩子的心田,我愿在春天最美妙的音符中能和孩子一起成长,让数学教学青春永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