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诗歌阅读题·杜甫《岁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解析]认真审题,此处的“壮心惊”,是杜甫内心的震惊、吃惊、惊叹。“结合全诗”,杜甫的惊源于当时身处的“天地日流血”的社会环境,源于自己“岁暮远为客”的无奈处境,源于“济时敢爱死”的人生追求。扣合诗句这些就可以概括出“惊”的具体内涵。
9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的忧虑。
[解析]
“表达技巧”是一个大的欣赏概念,可以指“表现手法”如“用典”,也可以指“修辞手法”如“借代”。
此题的答案不够完美,还应该补充“对偶”“反问”等答案。
[赏析]
1.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l        岁暮:寒冬。
l        边隅:边疆。
l        直译:寒冬时节我在边远的地方身为旅居他乡的人,边疆上还在作战。
杜甫之死2.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l        烟尘:狼烟和飞尘,借代修辞,指战事。
l        鼓角:战鼓和号角,借代修辞,指战斗。
l        江城:临江的城市、城郭。
l        直译:战事已经逼近了雪岭,战斗的鼓角声震动了临江的城郭。
3.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l        请缨: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
l        直译:天地间每天都因战争而流血死人,朝廷中有谁能主动请缨,为国杀敌呢?
4.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l
济时:济世,救时。
l        敢:岂敢。
l        爱:怜惜。
l        直译:挽救时世岂敢怜惜自身的一死呢!壮士寂寞无为的内心也感到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