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1、反复朗诵,把握诗歌内在的旋律和节奏。
  2、学习诗歌借助详细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1、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美点进展赏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会诗歌抒发的的思乡愁绪,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反复朗诵,把握诗歌内在的旋律和节奏,领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向,理解诗意的拓展和升华。
  诗歌美点赏析。
  1、诵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的旋律与节奏,体味诗歌蕴含的情感。
  2、研讨点拨法:对诗歌详细的意象和主题进展解读。
  3、探究欣赏法:引导学生从诗歌整体构造、构思立意、词言运用、思想等方面进展美点探究赏析。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乡愁自古以来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代的诗词里就有许多关于“乡愁”的诗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在学生交流之后,多媒体课件展示下面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杜甫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张九龄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土的眷恋。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余光中的照片及作者简介。
  1、简介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 民党军队赴台。《乡愁》《听听那冷雨》是其诗歌和散文中流传最广的。
乡愁席慕容  2、背景:自从作者21岁离开大陆,由于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绝,有近四十年不通来往,漂流到孤岛上去千千万万的同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亲人,余光中也不例外。余光中在台北的办公室靠着台湾东海岸,他说:“我看太平洋和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我凭窗而立,就可以直视海峡,可以眺望,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是情人,美国是外遇。”这一番话让我们感受到余光中的故园情结是多么的浓烈!1972年,饱尝了23年乡愁之苦的余光中终于按捺不住,在台湾的寓居内,用了仅仅20分钟时间创作了《乡愁》,唱出了两岸人们共同的思乡曲。1992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圆了43年来的
思乡梦;xx年春节,余光中在中央电视台亲自朗诵了这首诗。现在我们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浓浓乡情。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要求学生朗读诗歌,交流朗读诗歌该注意哪些方面?
  师生明确:朗读本诗要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感情基调。
  2、听读,用多媒体播放flash示范朗读录音,进一步体味诗歌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3、学生试读,把握好诗歌的节奏、重音,体味每一节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指导。
  回忆,语气稍平淡-----增加遗憾的语气------深深的失落和哀痛之情------表现如今的惆怅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领会诗人的忧郁深沉的思乡之情。
  小结:通过刚刚同学们的深情朗读,我们体味到了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
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四、问题研讨:
  1、“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在是通过哪些详细可感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凄婉的愁绪?
  2、诗人所抒发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深、升华的?第四节诗在诗意的拓展方面起什么作用?
  3、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诗人对故土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
  4、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