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兴趣小组(社团)的建设基本原则和类型基本原则
1.补充性原则
2.自主选择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原则
3.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原则
4.多样性与专业化相结合原则
类型与活动内容
1.教师主导型
兴趣小组2.学生自治型
3.师生共建型
兴趣小组和社团的监督、评价与保障
一、兴趣小组和社团建设的基本原则
1.补充性原则:兴趣小组和社团是与课堂教学并行互补的育人平台,应实现与课堂育人的互补与贯通。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同学,内容受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限制。
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以“校本选修课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
环境检测、校园小记者
2.自主选择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设计、管理、评价的全过程,从中学会自治、自理和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应当帮助学生选择参加的活动项目. 为学生进行活动提供条件;并在活动中给学生启发引导从知识技能、思想倾向,以及活动的组织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限于学校场地设施和教师等因素,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资源情况做好疏导和调剂,避免有名无实的活动。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首先要把必修内容学习好。
3.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主性,组建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自主发展:鼓励学生的原创精神和探索精神,尽可能提供帮助与支持。
规范管理:对兴趣小组和社团进行管理与监督,通过制度保障兴趣小组和社团
的健康发展,使各项活动保持正确的方向,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实现社团活动的育人价值和育人目标。
4.多样性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社团建设上,既要注重社团的规模和数量,保持社团的多样性,也要重视社团的质量与品质。
数量多:学校应支持和帮助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社团的发展,形成门类繁多、数量众多的局面,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
间。
品质高:要关心社团的品质,活动本身应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的社团活动才有意义。
·在社团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学”与“乐”的关系,应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也不能互相代替。
学:知识性、科学性是社团活动中“学”的方面,要指导社团不断提高活动内容的专业化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
乐:趣味性是“乐”的方面,课外活动必须具有“乐”。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
二、兴趣小组和社团的类型与活动内容
1.教师主导型
(1)组织形式
管理:由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教师主导、学生自愿参加。
特点:
·
资源配置上较为充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活动开展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稳定性和持续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和发展特长授能。
·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社团发展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缺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治程度相对较低。
(2)活动内容
适合:学科拓展类的学习,实践活动,特长培养类的训练活动。
在学生全力投入和师生深度互信、高度配合的条件下,能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墙。但因过于专业化和针对性,并不能够适应更多初中生追求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需求。
2.学生自治型
学生非常向往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但对学校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资源保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组织形式
管理:学生自发组建,自主决定社团运营和日常事务安排。
特点:
在组织形式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个体差异性,在形态和结构上较为分
散,由学生自主决定社团运营和日常事务安排,自行构建组织结构和部署人员,自由选择社团活动所及的范围,内容和方向。
·指导教师一般不直接参与社团事务,核心成员对社团组织建设发挥着主导作用。
(2)活动内容
适合:兴趣提升类的学生社团:吉他社、摄影社、汉服社等
初中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领导力还有待提高,独立运营这种类型的社团有一定难度。社团发展往往参差不齐,波动较大,时常会因为核心成员出走、课业负担过重、缺乏资源保障等多方面的影响而陷
入停滞和困境。会出现预期过高而无法实现目标,或者内部发生“冲突”而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
3.师生共建型
(1)组织形式
管理:教师以“辅导员”的身份出现,在专业上始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参与社团的计划制定、人员分工、资源分配等事项,日常运行也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
特点:“辅导员”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又要及时地跟进指导对教师的责任心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活动内容
适合:文体类与综合类别的学生社团
学生和指导教师彼此之间的认同和默契程度决定了社团学生成长的可靠性和持续性,教师的组织编力、专业水平等个人因素亦对社团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
学校课程:
能力提升类教师主导型
师生共建型
兴趣拓展类学生自治型
共同基础类(国家课程校内必修)
学校应把社团建设纳入到学校校本选修课程建设范畴,发挥好每种类型社团的特点,建设高质量的学校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兴趣小组和社团的监督、评价与保障
1.准确定位兴趣小组和社团建设的指导思想
组织建设好兴趣小和社团活动是全面赏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装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报道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在兴趣小组和社团建设中,学校应当结合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特,形成校本育人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与方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又务教育新课标和新育人理念,高度重视必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注重创新人才培养。
要以个性化教育思想来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要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理念和育人目标,搭和日业发照的机会。
·要更加关注社区的品质,建设精品社区,提高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2.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第一、要建立清晰的申报审批程序。要求兴趣小组和社团要有明确的章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适合的活动内容,要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
完整的章程:社团建立的宗旨——加入社团的条件——社长的选举办法——社团成员的权利——社团成员的义务——社团成员的奖励办法——成员档案——分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