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
  1、本文的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3、时代背景;
  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 cú ) 菲(fěi )薄 裨补(bì ) 遗(wèi )陛下
  祎(yī ) 攸(YōU ) 阕(quē ) 陟(zhì)罚
  臧(zāng ) 否(pǐ ) 行(háng )阵 猥(wěi)自
  夙(sù )夜 驽(nú)钝 诹(zōu ) 攘(rǎng)除
  斟酌(zhēn zhuó )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诸葛亮请求出师的原因——蜀国危急存亡。通过正反对比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要广开言路。
  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二——九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三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诵播放一遍)
  《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2
  教具:
  预习指导: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5)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3)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8)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
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