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注:选入课本时,原诗中的O改成了“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二、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  丰润(rùn) 红晕(yùn)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揉过(róu) 翅翼(yì) 忧戚(qì)   枉然(wng) 勃发(bó) 谐奏(xié) 飘逸(yì) 挽(wn) 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1938年6月,满腔爱国热血的诗人,以自己最深沉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咏唱中,蕴蓄着希望和新生。   三、初读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这首诗。   2.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节):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美好、令人沉醉的大自然图景。   第二部分(3—5节):议
论、抒情,抒发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   和自然万物同呼吸共命运,生于斯,奋斗于斯,葬于斯。   4.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明确: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五、深入探究   1.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彩。   明确: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答案示例:《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
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   (3)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六、拓展延伸   读穆旦的《春》,试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春   穆旦   绿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19
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穆旦早在四十年代就成为当时欢迎的青年诗人,他的诗在上海诗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四十年代初期,闻一多遍选《现代诗钞》时,选入了他诗作十一首,数量之多仅次于徐志摩一首。1948年初,方宇晨的英译《中国现代诗选》在伦敦出版,其中就选译了穆旦诗九首。1952年,穆旦的两首英文诗被美国诗人赫伯特·克里克莫尔编选入《世界名诗库》同时入选的其他中国诗人只有何其芳。穆旦诗作的艺术风格、诗学传统、思想倾向和文学史意义,在四十年代就被一些诗人和评论家较为深入地讨论着,并被介绍到英语文学界。   五十年代初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的打击,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
转而潜心于外国诗歌的翻译,直到骤然去世。穆旦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的排行榜上,他甚至被名列榜首。这种种的不寻常,被称为“穆旦现象”。   袁可嘉在《诗的新方向》中认为,穆旦“是这一代的诗人中最有能量的、可能走得最远的人才之一”。   1976年3月31日右腿股骨颈折断。翌年2月26日春节期间,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59岁。死前,穆旦在《冥想》的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