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课程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尽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量度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的语句,会用这些语句画出图形;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5、能初步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意识,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6、结合“垂线段最短”,渗透节能意识。
二、本章知识结构图
三、内容安排
本章包括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讲座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相交的情形,首先探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
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接下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给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为学习平行奠定基础。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点探讨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和两条直线平行的三条性质,由于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命题,如“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对顶角相等”,教科书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等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窨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等,通过将图形的平移
、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最后学习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因为这些知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将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因为直线的位置关系是通过有关角的知识反映出来的。
四、课时安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本章教学时间约14课时,大致分配如下:
5·1 相交线 4课时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3课时
5·3 平行线的性质 3课时
5·4 平移 2课时
教学活动及其小结 2课时
五、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1、在具体教学中的内容呈现上充分体现知识产生的过程,保证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时间和空间;
2、尽量加强直观性教学;
3、本章内容的重点部分要力求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
4、每节课做到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5、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我想做到循序渐进,从训练中逐步形成技能;
6、平移是最先学习的图形变换,注意变换前后图形对比,发现图形的性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