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育人实践过程中逐步培育和发展的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包含校园生活中物质、精神、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学校教职工、管理人员、学生等多种校园主体的教学、科研、学习、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内容,体现了学校在基础设施、环境布局、活动开展以及师生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氛围。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是他们接受系统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和谐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和谐的校园文化虽然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但却以一种深刻而微妙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学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首先学校的物质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不断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学校在建筑布局、景观设计、环境美化中生成的良好环境能够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在不自觉间约束学生的行为,塑造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学校的名人雕塑、花草树木都会在不经意间营造出美感,让学生时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带来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其次,学校的精神风
貌和人文因素能够起到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树
立积极向上的心态。第三,学校活动是塑造学生品格、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得到意志、品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锻炼和考验,不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特征。
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设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重要载体。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置身于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在和谐、美丽的校园布局中感受到学校、教师的殷切期望,受到身心的陶冶和启迪。首先,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要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和时代特,通过学校建筑物、绿化美化设置的合理布局营造出充实、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好感受。其次,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让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归属感、责任感。第三,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要渗透师生的共同和共同情感,让学校的每一处设计都凝聚着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充分發挥陶冶的重要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校规章制度、人际关系、价值理念、学生风气、教师作风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学校要健全规整制度,通过师生民主讨论的形式确定学校的行为规范和制度标准,使学校呈现管理有序、职责明确的良好风尚,促使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正确心态。其次,学校要加强舆论文化建设,通过加强思想学习培养良好的集体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氛围中收到正面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三,学校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文化,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通过加强师生交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活动文化建设,形成和谐美好的人文环境
校园活动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化,更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深层次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树立积极的心态。首先,学校活动要兼具性、趣味性与思想性,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实现充分发展,获得心理和生理的愉悦感受,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开展学雷锋、学科竞赛、运动会等形式的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
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其次,学校活动要体现自主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开展班级板报制作比赛、辩论会、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校方面,要通过积极开展学校的物质、精神和活动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充分发挥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