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的,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由和谐校园培养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从校园抓起。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其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和谐协调的环境和氛围。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让校园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就是让各个成员之间、各个单位之间、成员与单位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因此,只有构建和谐校园,才能促进
学校全面协调发展。
一、 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分为:领导班子成员、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同学、教师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关系构成。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重要的示范和导向。各位领导班子成员都应倍加珍惜和谐的好局面,发扬好的传统和作风,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改进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这样,师生将会更加宽容,和谐人际关系也将得以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在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友好、合作对于学生进步和心理发展,以及增强集体凝聚力等都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学校是向下一代传授知识与文明、传播科学与真理、传承道德与精神的场所,教育的对象是天真无邪的青少年,几乎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人际交往的形式进行的。学校越是追求教育效果,学校的人际关系也就越丰富多彩。因此,改变管理方式,优化师生关系,积极创造教育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气氛,丰富集体活动内容等,都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二、 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打造一支和谐的教师队伍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深化学校改革、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
保障。实现规范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据各种法律法规,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协调发展。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立身从业的基础。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增强爱岗敬业的思想。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和前提。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潜心钻研业务,才能备好课教好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建设,要增强爱心,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疼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加强师德建设,更要求我们养成文明修身的习惯。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更应当崇德慎行、尚节守廉、举止文明、仪表端庄。一个教师如果律己不严,品行不端,言谈举止粗俗,人际关系紧张,怎么面对学生,怎能为人师表构建和谐校园?而教师也需要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里,教师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得到承认和发挥,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步伐才能加快。
三、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努力实现校园环境的和谐
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观念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作用,学生能从环境中习德。
与教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包括校园的花草树木、空气质量、声音和光线等。
校园的物质环境则指校舍建筑、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其他一切有形的教学设施。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广大师生共同生活在一个校园里,都有义务遵守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整洁的校园环境;建设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良好风气,弘扬时代精神,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四、 构建和谐校园,要进一步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应成为最受关注的体。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教育学生遵章守纪,刻苦学习,尽快成才。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对思想有问题的学生要开展心理辅导,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人格。
和谐聚力量,奋进铸辉煌。新时期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新姿态、新思路、新举措来实现教育事业和谐而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