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1.太阳系大家族
1.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解读活动,主要介绍什么是太阳系,强调太阳系不仅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还包括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大小各异的天体组合在一幅全景图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太阳系大家族的构成,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第二部分是建模活动,主要认识八大行星的大小特征和距离太阳的远近特征,学生通过数据解读和分析,学习搭建太阳系模型。第三部分是阅读活动,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八大行星的概况及部分行星的发现历程。
2.教学目标
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
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阅读文本资料,体悟人类探索行星奥秘的意义。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信息。
难点:通过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关系。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大小的球体各1个(弹子球、网球、棒球、高尔夫球、沙滩球、瑜伽球、篮球、足球,也可用差不多大小的其他球体代替)、卷尺。
学生准备:彩卡纸、剪刀、直尺、圆规。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出示课本35页的一首小诗:
在地球面前,
月球很渺小。
在太阳面前,
地球很渺小。
在宇宙面前,
太阳很渺小。
……
浩瀚深邃的宇宙,
究竟有多少奥秘?
它等待着
探索者的足迹!
3.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想一想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宇宙中的哪些物体?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预设:
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月球、地球、太阳、宇宙等物体。展现了作者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和憧憬。
4.教师引导: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我们会发现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千百年来,人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着怎样的发现?又有怎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5.这一课,我们先来了解太阳系的概况。
6.板书课题:11.太阳系大家族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1.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样子以及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全班交流太阳系的概况,预设: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太阳系有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2.出示小行星带以及小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小行星以及小行星带的知识。
3.出示木星以及他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木星的有关知识。
预设:
木星的卫星众多,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有79颗卫星。
4.出示彗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彗星,初步了解彗星的一些知识。
预设:
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中的冰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或几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成功预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
5.教师出示各种有关彗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了解彗星的外形特点。
出示整个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特点以及概况。
繁星教案活动二: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
1.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在太阳系中,有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那么这八颗行星大小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了解这些图片中的球体分别是哪一颗行星?他们的大小又是怎样的?
预设:
最大的那颗行星是木星。
周围有光环的是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
接下来是淡蓝的天王星和深蓝的海王星,再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地球,最后三个分别是金星、火星,最小的是水星。
3.如果我们把地球的直径换算成一厘米,按照这个比例,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呢?
4.出示课本37页八颗行星的直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按照比例标准换算好的八颗行星的直径。
八颗行星的“直径”
水星:0.38cm 木星:11.20cm 金星:0.95cm 土星:9.45cm
地球:1.00cm 天王星:4.01cm 火星:0.53cm 海王星:3.88cm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份数据,动手制作八颗行星的模型,比较8颗行星的大小。
5.出示课本37页比较八颗行星大小的学生活动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比较八颗行星大小活动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全班交流
6.所需的材料:圆规、彩纸、尺子、剪刀等。
7.活动方法:
①按照八颗行星的直径数据,用圆规在不同颜的彩纸上画出大小不等的圆。
②用剪刀将这些圆剪下来。
③分别在这些圆纸片上写上八颗行星的名称。
④将这八张圆纸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学生按照方法进行活动,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
9.全班交流,指生在黑板上将八张圆纸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开来,并说一说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体积从小到大的顺序。
预设:
八颗行星体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是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活动三: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比较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大小,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
2.提出要求:用大小不同的球分别表示太阳和八颗行星,根据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摆出太阳系的模型。
3.出示课本37页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的活动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想一想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全班交流
4.所需材料:大小不同的球、硬纸板、记号笔、卷尺等等。
5.活动方法:
①按照八颗行星的大小分别标出大小不同的球所表示的行星的名称,并且在硬纸板上用记号笔写上行星的名称,摆放在球的前面。
②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分别摆放八颗行星球体以及相应的名称。
6.教师强调:因为在宇宙中八颗行星距离太阳都很远,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实际距离摆放。我们可以以地球为标准,把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规定为一米,其他的星球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类推,测算出距离太阳的位置。
7.出示课本37页已经测算好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
八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水星:0.4m 木星:5.2m 土星:10.0m 金星:0.7m
天王星:19.6m 地球:1.0m 海王星:38.8m 火星:1.6m
8.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到操场上按照活动方法进行活动,摆出太阳系的模型。
9.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什么?
预设:
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0.出示太阳系的整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片,进一步了解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
活动四:八颗行星的概况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活动了解了8颗行星的大小,以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除此之外,八颗行星还有哪些知识呢?下面我们继续去学习。
2.出示课本38页八颗行星概况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读一读图片下方的文字,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
3.全班交流,预设:
八大行星根据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预设:
八大行星根据组成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态星球,一类是气态星球。
固态星球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气态星球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固态行星的表面是岩石;气态行星的表面是气体,大气之下可能是液体、冰层或固态的内核。
4.八大行星各自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预设:
水星的运行速度最快。
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
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
木星的卫星最多。
土星有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
海王星表面的蓝是甲烷气体。
5.教师分别出示八大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八大行星,了解八大行星的样子,体会八大行星的独特之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