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包清明果的作文500字
第1篇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谈到清明,谁不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句诗呢?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扫墓。而我的家乡还另有一种特别的习俗。
清明节据说很久以前就有了,只不过那时的清明并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个节气,人们在那时就已经知道要给祖先扫墓了。后来人们将寒食节与清明合并了,将每年四月五日定为中国清明节。这个来历虽平淡不出彩,但清明节还是大有用处。
清明节偶会下小雨,最为应景。节日期间,大家会踏着泥泞去给祖先们上坟。以前我们家都是用假纸钱烧给祖先以表敬意,还会点上三根香,两根烛,但这样容易着火。现在大家都用艳黄与洁白的菊花放于坟前,扫干净坟墓的灰土枯叶,作揖来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祭祖这个习俗都会一直保留。
清明节作文500字你以为清明节只有这一项习俗吗?别的不说,每到这时,我的家乡还会做一种特殊的风味美食。
是什么美食呢?那就是清明粑,这是川渝的一种风俗。届时,我们会背背篓或用袋子,在山坡小路上采摘清嫩带露水的清明花回家。然后清洗,用灰水(谷草烧出的灰加入清水沉淀出来的水)熬,熬软加米粉搅成团,加上特殊的馅料包好,蒸熟便可大快朵颐啦!
清明花的清香,不似竹子,也不像荷叶,而是独有一份清韵。清明粑一蒸好,揭开盖子,扑面而来的香气就会一下子氤氲开来,渗进空气与雨滴中,浑然一体。钻进鼻子,顺着神经传满全身,给人一身清明之感。一口咬下去软糯可口,回味犹甘,那味道挥之不去,怎么样,是不是流口水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年年有,愁绪各不同。清明节虽苦,清明粑却很甜。
第2篇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作文
清明粿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清明节这天,人们踏青、扫墓,吃清明节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制作清明粿,看似简单,实则工序复杂。青是做清明粿的关键。在外婆家河对岸的路旁,有许多青,这种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给清明粿染的关键。到清明节的前几天,外婆就会采摘一大桶青回来,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诉我:这种草长相普通,很难发现,但只要上面没有白细绒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后,把青粉与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这一步,也需要细致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团一小团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细,不然吃起来就有疙瘩。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块,在里面包由笋、雪菜、肉、豆腐干炒成的馅。粿上的花边很独特,要包成类似锁形的形状,这种包制手法,外婆和妈妈总是很熟练,而我学了好多次都还没学会。一个个精致的清明粿排排摆放在桌上整张桌子都摆满了。每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吵着要吃了。大人们就在蒸笼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粽叶,一段粽叶上面放一个清明粿,这样吃的时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时,一揭锅盖,满厨房都飘着青的清香。锅里躺着的,是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墨绿的清明粿,而孩子们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个抢去吃了。一口下去,满满的馅料,还有油流出来。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冻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传统美食。是我记忆深处的美味。
第3篇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作文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4月5日。清明节的风俗有很多,比如扫墓,踏青,荡秋千等等,是一个缅怀过世亲人的日子。
今年的清明节很特别,一大早听妈妈说要带我去扫墓,我开心极了。因为以前我太小,扫墓的路途又遥远,所以都没有带我去。平时听大人说墓地非常阴森,肃静,我非常好奇,想去
看看。我一直是一个爱嬉笑打闹的人,但是到了墓地以后,看到亲人们都肃穆地站在墓碑前,眼里闪着泪光,我似乎变了一个人,也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不敢再乱讲一句话。我学着大人的样子,把一根根又细又长的木棍尖端点燃,然后吹灭,插在墓碑前的香龛里。最后跪在碑前,磕了三下头。伴着香龛里的缕缕青烟,大人们开始在墓碑前“念念有词”。有的在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有的在告知家人的情况,比如谁谁又考上大学啦,谁谁又生小宝宝啦……在这一刻,我才真正领会到清明节扫墓的意义:不仅是去寄托我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也是告慰他们我们活着的人会继续热爱生活,延续生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