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什么】50位名家论大学
大学是什么?我们在这里给出了很多名人大家的答案,但是当然了,这些全都是“参考答案”。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约翰 ·纽曼,19世纪中叶任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校长,1873年出版《大学的理念》成为西方教育学最为经典的文献。
大学不仅是传统的教育机构,而且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
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1809年受命改革普鲁士的教育体制。
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它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季羡林名言
范·海斯,1904-1918年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曾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响的“威斯康辛思想”。
大学不在训练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manhood)。大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
赫钦斯,被誉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1929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长期间,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大学是全心全意献身于发展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和培养人才,并尽量努力向高水平看齐的特殊组织,是一个学人的乐园。它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需要的(needs)。
弗兰克斯纳,美国著名教育家,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
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若干个灵魂目标、权力中心、社、若干种职能、为若干种顾客服务等等。整个大学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职能网络,社会在变化,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也因之变化。
克拉克·克尔,20世纪中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他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更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当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设计师。
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1916年至 1919年任北京大学校长,20世纪初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实行通才教育,主张健全人格,由教授治校,有学术自由探讨的风气。
梅贻琦,1931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带领清华走过了第一个黄金时代。同蔡元培同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
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承担社会责任,转移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思考解决重大问题、复杂问题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家。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编有《大学精神》一书。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杨福家,复旦大学前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首位英国大学华人校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也。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朱熹,南宋思想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
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以专业知识外,还应让学生拥有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有热情的心。
冯友兰,中国当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简史》,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
高等教育学习的目的不在实用,而是为了锻炼“纯粹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理念世界”、追求“纯粹真理”的兴趣。这个阶段的教育结束后,大多数人担任政府官吏,少数出类拔萃的人,再以5年时间学习辩证法。这些人就成为哲学家,可以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务。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西方思想的伟大创始人之一,西方高等教育机构的开创者。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即以人为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1810年被推选为柏林大学首任校长。
如果大学不仅提供知识和领悟(方法),而且还教以信仰和“理想”的话,这就超越了科学与学术的界限……”很多大学教师,大多数并不是“激进”的政界的人物,却要充当“政治家”式的政界的中介人,不能遵守作为义务的自律,把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作为教育的特权和当然的任务,正是这样的傲慢自大,会导致大学走进死胡同。
马克思·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首倡者和理解的社会学的奠基人,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大学的存在就是为结合老成与少壮从事创造性之学习,而谋求知识与生命热情的融合。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他们应该站起来,四面望。
怀海德,英国哲学家,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成为英美哲学逻辑实证论的必读经典。
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它的功能是文化传播,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
奥尔特加·加赛特,西班牙著名思想家,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先驱,加缪誉之为“尼采以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
大学应该抛弃其研究职能,把精力集中到从事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上。
悉尼·胡克,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学者,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态的历史等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地被提出的地方,即应该无条件反抗和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
德里达,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
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高深学问。大学是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为基础确立其地位的。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
布鲁贝克,美国教育哲学家,他的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从哲学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专著。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众,教育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我们的大学培养人,不仅仅要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更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前面,站在社会发展的前面,去引导市场经济,引导社会发展。大学培养的不是今天的人才,而是明天、后天、21世纪的人才。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在大学,理科学生学一些文科知识是很重要的,当代学科都是互相交叉的。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没有“跨领域”研究就没有创新,多方面的、跨领域的知识会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这在我个人的工作经历中也得到了证明。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的成果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过去几十年台湾的迅速工业化和商业化已经使我们的大学校园带有一种明显的实用主义气息……如果我们不尽早采取措施,我担心大学所崇尚的人文主义理想和精神会丧失殆尽,大学会降格为一种庸俗的教育场所。
陈维昭,前台湾大学校长,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1979 年成功地分割“忠仁、忠义连体婴”,是全球第四例。
随着伦理、道德、信仰、哲学、科学的深刻变化,人类开始意识到,未来将不再是过去的重演。这种时代趋势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从此,教育的指向不再是重复僵硬的知识或真理,而是创新。而大学最重要的品质也不再是守旧的稳定,而是迎着风险追求进步。
李开复,曾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
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几代毕业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价的巨大。没有五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贡献,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是目前所达到的状况。我更进一步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比哈佛今天对美国的贡献大;中国二流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
也比美国二流的大学对美国的贡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