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青少年的山东英烈故事”主题征文
“光”是革命烈士刘谦初的乳名。
1897年12月2日晨曦微露之时,位于平度县田庄镇的刘家庄,诞下一个男孩,父亲给他起名“光”,祈愿他如黎明的曙光,给百姓的穷困生活带来希望。
这名叫“光”的男孩,后来的名字叫刘谦初。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青年时代就坚定了救国救民的志向,1927年加入共产党,最终为了百姓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34岁的生命。
“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读书为黎民”
刘谦初小时候最爱听父亲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抗金等历史故事,故事里那些英雄好汉的侠肝义胆和忠良气节,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一次,父亲带刘谦初到集市上卖地瓜叶,打算赚点钱给他的弟弟妹妹交学费。这时,来了一位讨饭的老人,一语不发抓起地瓜叶就往嘴里塞。小谦初见状,立即说服父亲将整袋地瓜叶送给了老人。回家后,他给弟弟妹妹出了个题目:救命和上学,哪个重要?以此教育弟弟妹妹不要只想自己,要懂得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
刘谦初自幼天资聪颖、博闻强识,在课堂上对老师所教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并且乐于思考,勤学好问。
有一次,当老师讲到《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时,刘谦初就问:“先生,行什么样的大道才能天下为公?如今富的欺负穷的,强的欺负弱的,西方欺凌东方,什么时候天下为公?”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老师不知所措,只好暂时应付说:“这是先贤们的设想而已。如何为公、何时天下为公,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可见,先哲的语录已触动了刘谦初少年的心灵,他开始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有了独立的思考。
刘谦初关心国家大事,一些提问让老师很伤脑筋。父亲知道后,特意请了村里最有学问的先生考他,想挫挫他的锐气,让他安心读书。谁知,他对先生出的题对答如流,而且见解独到。先生听后大为高兴,随口吟道:“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读书有黄金,高掌明灯用苦心。”孰料,刘谦初听后却对先生说:“先生,您吟的这首诗有不妥之处!”先生听了忙道:“侄儿请改!”刘谦初遂将诗改为:“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读书为黎民;若知读书为黎民,高掌明灯用苦心!”如此一改,诗的意境大不一样,先生不由连连赞叹。
“凡有血气者当奋起救国!”
1918年夏,刘谦初考入济南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与街头演讲、分发传单,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暑假回家后,他积极宣传新文化,在村里办起夜校,教村民识字,还挨家挨户动员妇女摒弃缠足的陋习。刘谦初说:“缠足的封建王朝旨令将千百万妇女变成了残废……当今世界列强已用上快快炮,虎视眈眈,欲宰割我国,我们还缠着小脚在封建枷锁中挣扎,怎么能成?”他回家做通母亲的工作,并让妹妹带头“放脚”,成为刘家庄第一对“大脚板”。在她们的带动下,全村120多名妇女都放了脚,并不再缠脚。
1922年9月,刘谦初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创办《燕大周刊》并任副主编,撰写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稿件,逐渐在学生爱国运动中崭露头角。
五卅惨案发生后,刘谦初首倡成立“燕京大学沪案后援会”,并发出呼吁:“凡有血气者当奋起救国!”后作为学生代表前往北洋军阀执政府请愿。对北洋政府的敷衍态度,刘谦初义正词严地指出:“上海案件未了,汉口事件又生,英国对我之恶机,无在不潜伏……建议政府既作政治交涉之准备,也作武力斗争之筹划,以严正立场捍卫国家民族之尊严!”如此救国救民之诚情,激起强大社会舆论,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运动。
“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
燕大毕业后,刘谦初先在学校教书,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党中央委派到江苏、福建等地开展党组织整顿和工农运动等工作。
1929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遭敌人破坏,大批共产党员被捕,形势严峻。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刘谦初,临危受命赶赴济南,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组织开展大罢工,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29年8月6日,刘谦初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入狱。狱中,惨遭敌人酷刑折磨,却坚不吐实。后因叛徒指认,刘谦初身份暴露。敌人黔驴技穷,企图以他的妻子腹中未出世的孩子做要挟,让他们屈服。在沉沉的黑夜里,夫妻两人相互鼓励,坚定了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决心。他为即将出世的孩子起名“思齐”,意为思念齐鲁、思念故乡……1931年4月5日,刘谦初等22名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少年故事临刑前,他给妻子留下遗书:“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这里的“母亲”,指的就是党。为了党,为了百姓的解放事业,他和他的战友们诀别亲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是光,来时为了驱赶黑暗,他走后,荧荧之光汇成万丈光芒。当曙光划破天际,东方喷薄日出,他的笑容,绽放在云端之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