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少年读后感
青年作家杨娟最新推出的长篇儿童小说《追星星的少年》尝试用平凡少年的故事折射出百年中国跑步运动史,乃至百年中国进步史。小说将不同时代三个不同的少年奋力奔跑的故事建立连接,让我们具体而微地看见百年中国如少年追梦,以不停奔跑的姿态,不断前进,追梦不止。
阿木所在的中国,被列强掠夺践踏。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她,日日夜夜伴着湘江奔跑,跑进全国运动会,跑进万国运动会,甚至远渡重洋跑进奥运会,却因为长途消耗,连预赛都没通过。她想跑出成绩,为国争光,但凭个人力量如何能抗击一个时代呢?少年亮子生活在新中国刚刚诞生之际,从第一次参加市运动会10公里长跑倒数第一名,到以2小时52分34秒6的成绩创造了新中国第一个马拉松纪录,获得第一名,甚至参加了马拉松全程赛,跑了国际组的第6名,他一生都在奔跑在马拉松的赛道上。星月是个盲姑娘,她没有见过星星也没有看过月亮,却在聆听了“奔跑如光”这场跑步展后,开始练习奔跑。她要克服的障碍不同于阿木和亮子,但障碍就是障碍。后来,她发起成立了“星光跑团”,在充斥着各种障碍的道路上奔跑如光。
三位少年各有自己的障碍,时代的、物质的、身体的。其实,人的一生哪个时代不存在各自的困境呢?哪有终点不需要跨越万水千山才能抵达呢?我们用什么去跨越,凭什么去渡劫?三个
少年选择的是奔跑,持续不断地奔跑,永不停歇地奔跑,虽跌跌撞撞,但一直向前,向前……这几个在湘江、黄浦江、星空下、大地上的奔跑者,有一万个理由跑不出时代贫弱、身体障碍,但他们因热爱而一腔痴勇,用一寸一寸的奔跑、一步一步的坚决,让一切皆有可能。用亮子的话说就是:人活这一辈子啊,总得有能让你执着的人或者事情,才不算白活一趟。我读书不多,后来读过一句词——“为伊消得人憔悴”,心里感动得很。因为太爱,所以痴迷,而痴迷就会变“傻”。这三位少年,因为爱而获得爱,因为善而获得善,好似人性的桃花源。这桃花源存在于作者杨娟的心中,存在于每一个不屈的生命里,存在于百年中国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的密码中。而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这百年以来,何尝不也是持续不断地奔跑着,筚路蓝缕,矢志不渝地带领着人民向前,向前……
小说能否让读者起坐徘徊、夜不成寐,不仅关涉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自然的贯通,同时也在于结构和细节。
三位少年的故事如何连接?跑步是一条明线,穿线串珠,杨娟的高明之处在于连环套的结构设计。阿木初次参加奥运会,就因国家积贫积弱而铩羽归来,似乎让她短暂一生的奔跑归于虚空。可是她的故事却经过少年时代好友谨晨儿子宋森的讲述,在亮子奔腾于风中的脚步声
中流转。老去的亮子,作为多多的爷爷,又成为星月的领跑者。因为他,困于疫情而又眼盲的星月,一只手始终被一根陪跑绳紧紧地牵引着,让她得以在一个更大的世界和自己相遇,和更多的希望与美好相遇。
少年故事《追星星的少年》多处细节细腻生动,比如写到柏林奥运会时的中国足球队,为了筹集经费参加比赛,他们在东南亚一天踢两三场比赛,有时候为了省钱,晚上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房间里,吃最便宜的饭,坐最便宜的船……还没到达柏林,整个球队的精气神都耗散殆尽,读来无不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