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自致其知。因此,在阅读前要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地根据先前已知结构有意选择课文内容进行体验感悟的过程。同时,在阅读前,要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主观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心理期待。教会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的重要方法。
(二)质疑之法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教会学生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所在。
如,何捷老师执教的《麦哨》一文,他这样引导学生学习。首先,何老师让学生出文中写到“麦哨”的段落。其次,何老师课件出示描写麦哨的四个自然段,让学生朗读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其三,何老师提出问题:“本文总共600余字,而有关‘麦哨’的段落才区区四个自然段,大约100多字,其余的文字中都没有出现‘麦哨’。你觉得,文题为《麦哨》合适吗?”引导学生质疑文题、解析文题。于是,学生展开了一场自主
探究的读书之旅。最后,通过对文章所有段落的逐一赏读,学生发现了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基调——欢快、柔美。
这样,质疑与读写相结合、探究与感悟相生成,构成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质疑,是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不二法门。
(三)学批注之法
韩愈:“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学生的感悟交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阅读心理感受的过程。课文是阅读的载体,是学生体验理解的凭借。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文字等进行批注,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读书方式。
(四)反思之法
崔峦老师说过: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反思。如,让学生对单元所学进行总结与反思:“本单元我学到什么词汇、句式?习作方面,我有什么收获与感受?我不足之处是什么?”在单元测试前,我让学生尝试着对自己易错的字词进行归类,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单元测试结束后,我让学生尝试对自己的得失进行总结。
在课堂上,我们坚持“三管齐下”——“得言、会意、习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韦雄)
[摘要]古诗文文阅读能有效扩大学生古诗文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同一作者、同一体裁、同一意象、同一季节、同一情感选择文素材,引导学生深入、广泛阅读,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理解古诗文的艺术魅力。这样,能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文阅读;古诗文;作者;意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0-0030-02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教材中,古诗文往往是以单篇的形式呈现,因此无法实现叠加积累的效应。对此,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古诗文以文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阅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有效扩展课堂容量,增加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一、基于同一作者,选择文素材
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古诗文大多是名家名作。一般情况下,成名作家往往有多篇诗作留存,而且风格相近。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作者选择阅读材料,组建古诗文,引导学生阅读。如有可能,要应尽量
选择教材中的古诗文,通过拓展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其写作风格等,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完整的认识,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赠汪伦》这一首诗,作者是诗仙李白。如果单独教学,由于生活环境相差甚远,即便学生能够理解,也是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触及诗歌的灵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这首诗为主,并基于诗人进行拓展,将《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几首诗组建文,引导学生诵读比较、研讨交流,这样使学生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并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虽然这几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作者都是李白,语言表达基本相同,充满想象,带有浪漫彩。在学生理解诗人这一风格后,再让他们回过头来诵读理解《赠汪伦》这首诗,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
古诗文文阅读素材选择策略窥探
山东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256200)张娜
阅读·说文论道
的效果。
二、基于同一体裁,选择文素材相对白话文,古诗文语言凝练,注重押韵,富有节奏。不论是结构还是形式,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格式。选择同一体裁的古诗文组建文,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量,而且还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文不同体裁特征以及语言表达形式。
如,教学沪教版二年级上册《一字诗》,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如果直接结束教学,则有可能丧失了一次给学生开启古诗文之门的机会。为此,教师拓展了体裁相近的古诗——《春夏秋冬》这首四季回文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女诗人吴绛雪。当读到“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这一首《春》的诗歌时,学生兴趣大增。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初步了解回文诗的特征,即前两句是辘轳体,后两句是回文体。对此,学生举一反三,很快将其他三首回文诗完整地读了出来。
古诗文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节奏与形式。案例中,无论是《一字诗》还是《春夏秋冬》,都
麦哨是诗词的特殊形式。教师借助文阅读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古诗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初步掌握其表达形式,在推促课堂生成精彩的同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三、基于同一意象,选择文素材相对而言,东方文化较为含蓄,古诗文更是将这一含蓄表达发挥到极致。要真正读懂古诗文表达的内涵,就要走进古诗文,走进古诗文中的意象,了解意象所表达的意思。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意象,选择古诗文组建文,让学生利用有限的理解能力,透过字面的意思,跨越时空,走进作者,在思想上与作者形成共鸣。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一个重要的意象是“月”。对此,教师以此为依托,围绕“月”这一意象,选择《古朗月行》《泊秦淮》《出塞(王昌龄)》等组建文,引导学生阅读。即便是同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感悟;即便是同一诗人,也会因场景不同而感悟不同。在这几首诗中,有对家乡的思念,有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也有对和平的渴望等。在诵读鉴赏中,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围绕意象组建文,通过深度把握意象意蕴,走进诗歌的情境,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握诗词的感情。案例中,围绕“月”这一意象组建文,能跳出过去意象的局限,从情感出发,与诗人进行对话,促进了课堂生成精彩。
四、基于同一季节,选择文素材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上下五千年,诗歌浩如烟海。就是写景诗词,一
年四季,春夏秋冬,也是多如牛毛。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同一季节为主题,整合课内外古
诗词资源,组建文,以帮助学生感悟一年四季的美
好、大自然的神奇。教材编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尽可能围绕主题选编古诗文,便于学生比较赏析。
如,《春日》这一首诗,朱熹热情地赞美了春天的景。教学时,教师可将《咏柳》《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描写春天景的古诗词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展开诵读。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古诗词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语感;另一方面借助比较形式,帮助学生走进诗人,多角度感受春天景的美好,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创造条件。
若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围绕一年四季开展文阅读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搜集描写四季景的诗歌素材;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同样是写秋天,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采用五彩颜,将秋日迟暮与绚丽融为一起,让画面充满了诗意;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却运用一些消极词语,像“老”“枯”等字,将秋天描写得无比凄凉,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是神来之笔,表达了诗人无比沉重的忧伤。通过比较赏析,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
五、基于同一情感,选择文素材“诗言志,歌咏言。”真正有生命力的诗歌,不仅是诗人自己的人生写
照,而且是他们情感迸发的产物。但是,作者的情感是含蓄的,大多借助相应的事物、具体的描写来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诗歌情感为主题,组建文,帮助学生在更深层次上与诗人进行对话。
不同的诗歌,情感是不同的。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诗句所透露出的是对朋友的一种关爱与嘱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诗句却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作者情感进行文阅读。比如,将《春望》《泊秦淮》《过零丁洋》等爱国诗词进行组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到对时局的忧愤,从渴望国家统一到从容就义,这样让学生的爱国情感逐步升华。这样的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而且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他们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要提高古诗文的教学实效,就要借助文阅读策略,以一篇带动多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入阅读,这样就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他们的古诗文鉴赏水平,促进他们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责编韦雄)
阅读·说文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