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勤奋好学小故事6篇
华罗庚勤奋好学小故事6篇
篇一:请把草纸还给我
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刚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似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篇二:善于思考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称心。后来经过仔细区分,老师发
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良和简化自己的解题办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办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那么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示例:28X6,先在算盘上打上2X6=12,再退一位,加上8X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凭着这一点改良,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叙述出老师所冀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锋利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拟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那么是指经过屡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独自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那么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认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
混乱,不堪卒读。"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篇三:善于学习
华罗庚读书的办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打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测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翻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测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篇四:奇思怪想的“罗呆子〞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突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
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答复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胆怯.〞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打量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忽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关于勤奋的故事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方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讥笑,坚决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方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基本不在话下.
篇五:奋起直追的数学奇才
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
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激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于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题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答复:“23!〞李老师颇为诧异,走过来询问:“你看过《孙子算经》,它是中国的?残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定理?〞。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说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
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从此,全班同学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
华罗庚的数学智慧,让老师大为惊喜。老师的激励又使得华罗庚兴趣大增,在数学上加倍用功,于是,数学成绩便突突地往上冲。
篇六:坐飞机
华罗庚在一次乘飞机时,看见邻座旅客的杂志上有个题目:计算59319的立方根。华罗庚略加思索,马上说出答案应该是39。邻座旅客很是惊奇,连忙翻看后面的结果,发现答案无误。
旁边的人觉得不解,纷纷询问他:“你怎么能算这么快?思路窍门是什么?〞华罗庚笑着答复:“其实很简单,我用的是估算思路。因为303=30×30×30=27000,403=40×40×40=64000,又因为27000<59319<64000,所以可以断定所求答案一定在30和40之间。限定这个大致范围后,抓住此数的个位数9作为突破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考虑到只有9的立方的个位
数是9,因此又可断定结果的个位数必是9,从而得知59319的立方根必是39。〞旅客们听了华罗庚的解释茅塞顿开,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
不过,华罗庚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学好数学,他几乎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对数学问题的快捷反馈自然在情理之中。
看得出,勤奋刻苦是华罗庚功成名就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希望这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启迪。华罗庚勤奋好学小故事6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