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作文600字初中
第一篇
小时候读古人勤学的故事,有一位叫王冕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年少的他孤身在寺庙中盘坐在佛膝之上,借长明灯夜读,朗琅达旦。当时我想,怎么会有这么勤奋好学的人呢?一直到今年暑假,我翻开名著《儒林外史》,又一次读到了这位勤学上进的儒家知识分子的故事。
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幅“儒林百丑图”:为了两根灯芯死都不能闭眼的严监生;从淳朴少年逐渐走向堕落的匡超人;多年赶考一朝高中高兴得发了疯的范进……善恶总是相对的,在作者心中,也是有着正面的理想人物,他们才是读书人真正的榜样。其中之一就是在书中第一回惊艳亮相的名流王冕,被作者直接评价为“嵚崎磊落”。
王冕出身诸暨乡村,自学成才,但绝非方仲永一类的人物。他为人非常孝顺,很小的时候就会用荷叶包食物带给母亲;赚了钱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母亲;他看到难民就开始思念母亲,马上赶回家;母亲临终不愿他做官,他也严格遵守。古代儒家以“孝悌”治天下,王冕就是最好的代表。王冕成名后,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从来不与达官贵人同流合污。他才华出众,曾指点
朱元璋夺取天下,却不求回报,事成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的举止完美契合了儒家要求的“内圣外王”,符合作者对于真正的儒家知识分子的所有设想。
翻开史书,王冕这一人物是有历史原型的。他是元末明初诸暨人氏,著名的诗人、画家。自幼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才有了《宋学士文集》中“王冕求学”的记载;他不仅酷爱读书,也痴迷于画画,至今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王冕学画》一文,告诉人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不慕功名做官,不求富贵荣华,始终坚持原则,做真正的自己,留下了著名的《墨梅》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只留清气满乾坤。”一身清气,两袖清风,豁达淡然,他就是《陋室铭》中“德馨”二字最好的诠释啊!
历史上的王冕和书中王冕的高度重合,也是作者吴敬梓先生“不尚夸张,一味写实”主张的表现。王冕越是淡泊功名、与世无争,越是衬托出范进严监生之流醉心功名、利欲熏心。这样的读书人才是儒家知识分子的正道,也是作者心中读书人的标杆和榜样。
第二篇
暑假里我沉浸在书海之中,尽情享受书本带给我的快乐,每本书都让我爱不释手。其中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最让我难忘,书中形形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他塑造了许许多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 ,去反映封建社会末期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而恶劣的社会风气,同时还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
虽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批判了一些腐朽之士,如爱财如命的严监生,热衷科举的范进,但是文中也讲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萧云仙等等
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为他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母亲只得让他去给邻家放牛。懂事的王冕了解家里的情况,便答应下来。放牛时,秦家给的一些腌肉,他都舍不得吃,用荷叶包着回家给母亲吃。他边放牛边画画。一直到长大之后,他学会了画荷花,才靠画画维持家庭生活,他淡泊名利,远离富贵功名一直在为穷人作画。知县来请他作画,他拒绝了,朝廷请他做官,他连夜隐居山林。
他这种孝顺,懂事,洁身自好,不畏权贵的精神真让人敬佩,正如他所画的梅花,高洁淡雅,关于勤奋的故事
出淤泥而不染。我们也应该学习王冕孝顺父母,体谅父母的难处,坚强勇敢,不贪图富贵的品质。说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有时候看到别人的有趣玩具,名牌鞋子,会和父母大吵大闹,要求他们也给买一样的,也不管他们能不能承受。王冕即使成名以后把这些身外之物依然看得很淡,不求名不求利,一心扑在他的画作中。对待有困难的人,他总是能伸出援助之。对待恶势力,他能勇于反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亲爱的小朋友们,也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来读这本书。